庄公·庄公十八年
【经】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夏,公追戎于济西。
秋,有蜮。
冬十月。
【传】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
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
秋,有蜮。为灾也。
初,楚武王克权,使鬥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文
十八年春天,周王三月,发生了日食。
夏天,鲁庄公在济水西追击戎人。
秋天,出现了蜮(一种害虫)。
冬天十月。
传文
十八年春天,虢公和晋侯朝见周王,周王用醴酒招待他们,并命令他们陪饮,还赐给他们每人五块玉和三匹马。这不符合礼制。周王命令诸侯,名位不同,礼数也应有所不同,不应以同样的礼数对待不同的人。
虢公、晋侯和郑伯派原庄公到陈国迎接王后。陈妫(王后)回到京师,实际上就是王后。
夏天,鲁庄公在济水西追击戎人。没有说明戎人从何而来,是为了避讳。
秋天,出现了蜮。这是灾祸的象征。
起初,楚武王攻克了权地,派鬥缗管理。鬥缗反叛,楚武王包围并杀了他。将权地迁到那处,派阎敖管理。到楚文王即位时,与巴人一起攻打申国,但惊动了巴人的军队。巴人反叛楚国,攻打那处,占领了它,并在楚国城门驻扎。阎敖在涌水游玩时逃跑。楚文王杀了他,他的族人因此作乱。冬天,巴人趁机攻打楚国。
解释
- 日食: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可能预示着国家或君主将遭遇不幸。
- 追戎于济西:鲁庄公追击戎人,戎人是古代中国西北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
- 有蜮:蜮是一种害虫,古代认为它的出现是灾祸的象征。
- 虢公、晋侯朝王:虢公和晋侯朝见周王,周王用醴酒招待他们,并赐予玉和马。这被认为是不合礼制的,因为诸侯的名位不同,礼数也应有所不同。
- 逆王后于陈:虢公、晋侯和郑伯派原庄公到陈国迎接王后,陈妫是周王的王后。
- 楚武王克权:楚武王攻克了权地,派鬥缗管理,但鬥缗反叛,楚武王杀了他。将权地迁到那处,派阎敖管理。
- 巴人叛楚:巴人反叛楚国,攻打那处,占领了它,并在楚国城门驻扎。阎敖逃跑,楚文王杀了他,他的族人因此作乱。冬天,巴人趁机攻打楚国。
这段文字主要记录了鲁庄公十八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日食、追击戎人、蜮的出现,以及楚国与巴人的冲突。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