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庄公十六年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秋,荆伐郑。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邾子克卒。
【传】
十六年夏,诸侯伐郑,宋故也。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
秋,楚伐郑,及栎,为不礼故也。
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君子谓:“强鉏不能卫其足。”
冬,同盟于幽,郑成也。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初,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蒍国请而免之。既而弗报。故子国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复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十六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夏天,宋国、齐国、卫国联合攻打郑国。
秋天,楚国攻打郑国。
冬天十二月,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在幽地会盟,结成同盟。
邾国的子克去世。

【传】
十六年夏天,诸侯国攻打郑国,是因为宋国的缘故。郑伯从栎地回到郑国,没有及时向楚国报告。
秋天,楚国攻打郑国,打到栎地,是因为郑国对楚国不敬的缘故。
郑伯处理参与雍纠之乱的人。九月,杀了公子阏,砍断了强鉏的脚。公父定叔逃奔到卫国。三年后,郑伯让他回国,说:“不能让共叔在郑国没有后代。”让他在十月回国,说:“十月是个好月份,象征着圆满。”君子评论说:“强鉏不能保护自己的脚。”
冬天,诸侯在幽地会盟,郑国与各国达成和解。
周王派虢公命令曲沃伯以一军的兵力成为晋侯。起初,晋武公攻打夷国,抓住了夷诡诸。蒍国请求释放他,但后来夷诡诸没有报答。所以子国发动叛乱,对晋人说:“和我一起攻打夷国,夺取他们的土地。”于是带领晋军攻打夷国,杀了夷诡诸。周公忌父逃奔到虢国。周惠王即位后,又让他回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左传》中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678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主要涉及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会盟以及一些内部的政治斗争。

  1. 诸侯伐郑:夏天,宋国、齐国、卫国联合攻打郑国,原因是郑国与宋国之间有一些矛盾。郑伯(郑国的君主)从栎地回到郑国,但没有及时向楚国报告,导致楚国秋天也攻打郑国。

  2. 郑国内部斗争:郑伯处理了参与雍纠之乱的人,杀了公子阏,砍断了强鉏的脚,公父定叔逃到卫国。三年后,郑伯让他回国,并解释说不能让共叔(郑国的先君)在郑国没有后代。

  3. 幽地会盟:冬天,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在幽地会盟,结成同盟,标志着郑国与各国达成和解。

  4. 晋国的内乱:晋武公攻打夷国,抓住了夷诡诸。蒍国请求释放他,但夷诡诸没有报答,导致子国发动叛乱,带领晋军攻打夷国,杀了夷诡诸。周公忌父逃奔到虢国,后来周惠王即位后又让他回国。

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各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