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成公十一年
【经】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晋侯使郤犫来聘。
己丑,及郤犫盟。
夏,季孙行父如晋。
秋,叔孙侨如如齐。
冬十月。
【传】
十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晋人以公为贰于楚,故止公。公请受盟,而后使归。郤犫来聘,且涖盟。
声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生声伯而出之,嫁于齐管于奚。生二子而寡,以归声伯。声伯以其外弟为大夫,而嫁其外妹于施孝叔。郤犫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夺施氏妇以与之。妇人曰:“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曰:“吾不能死亡。”妇人遂行,生二子于郤氏。郤氏亡,晋人归之施氏。施氏逆诸河,沈其二子。妇人怒曰:“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遂誓施氏。
夏,季文子如晋报聘,且涖盟也。
周公楚恶惠、襄之偪也,且与伯与争政,不胜,怒而出。及阳樊,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三日,复出奔晋。
秋,宣伯聘于齐,以修前好。
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郤至曰:“温,吾故也,故不敢失。”刘子、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苏氏即狄,又不能于狄而奔卫。襄王劳文公而赐之温,狐氏、阳氏先处之,而后及子。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子安得之?”晋侯使郤至勿敢争。
宋华元善于令尹子重,又善于栾武子。闻楚人既许晋籴茷成,而使归复命矣。
冬,华元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
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晋郤犫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齐盟,所以质信也。会所,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可质乎?”秦伯归而背晋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十一年春季,周历三月,成公从晋国回来。
晋侯派郤犫来鲁国聘问。
己丑日,成公与郤犫结盟。
夏季,季孙行父前往晋国。
秋季,叔孙侨如前往齐国。
冬季十月。

传:
十一年春季,周历三月,成公从晋国回来。晋国人认为成公对楚国有二心,所以扣留了他。成公请求接受盟约,然后才被允许回国。郤犫来鲁国聘问,并且参与盟约。

声伯的母亲没有经过正式的聘礼,穆姜说:“我不把妾当作姐妹。”生下声伯后,就把她赶走了,嫁给了齐国的管于奚。生了两个孩子后,丈夫去世了,她又回到声伯那里。声伯让她的外弟做了大夫,并把她的外妹嫁给了施孝叔。郤犫来聘问,向声伯求娶妻子。声伯把施氏的妻子夺过来给了他。妇人说:“鸟兽尚且不失去配偶,你将怎么办?”声伯说:“我不能因此而死亡。”妇人于是跟随郤犫,在郤氏生了两个孩子。郤氏灭亡后,晋国人把她送回了施氏。施氏在黄河边迎接她,把她的两个孩子沉入河中。妇人愤怒地说:“你既不能保护你的配偶而让她离开,又不能养育别人的孤儿而杀了他们,你将如何终老?”于是发誓与施氏断绝关系。

夏季,季文子前往晋国回访,并且参与盟约。

周公楚厌恶惠公、襄公的逼迫,并且与伯与争夺政权,未能成功,愤怒地离开了。到了阳樊,周王派刘子把他召回,在鄄地结盟后回国。三天后,又出奔到晋国。

秋季,宣伯前往齐国,以修复以前的友好关系。

晋国的郤至与周王室争夺鄇地,周王命令刘康公、单襄公到晋国去诉讼。郤至说:“温地,是我的故土,所以不敢失去。”刘子、单子说:“从前周朝战胜商朝,让诸侯安抚封地,苏忿生以温地为司寇,与檀伯达一起封在黄河边。苏氏与狄人亲近,又不能在狄人中立足而逃奔卫国。襄王慰劳晋文公并赐给他温地,狐氏、阳氏先占据它,然后才轮到你。如果要追究它的历史,那么它是王官的封地,你怎么能得到它?”晋侯让郤至不要再争。

宋国的华元与楚国的令尹子重关系很好,又与晋国的栾武子关系很好。听说楚国人已经答应晋国的籴茷求和,并让他回去复命了。

冬季,华元前往楚国,随后又前往晋国,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和解。

秦国和晋国达成和解,将在令狐会面,晋侯先到了。秦伯不肯渡过黄河,驻扎在王城,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郤犫在河西与秦伯结盟。范文子说:“这个盟约有什么好处?盟约是用来保证信用的。会面的地方,是信用的开始。开始就不顺从,还能保证信用吗?”秦伯回去后违背了与晋国的和解。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成公十一年的历史事件,涉及鲁国、晋国、齐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和内部政治斗争。以下是各部分的简要解释:

  1. 成公从晋国回来:成公在晋国被扣留,原因是晋国怀疑他对楚国有二心。成公通过接受盟约才得以回国。

  2. 郤犫来聘问:晋国派郤犫来鲁国进行外交访问,并与鲁国结盟。

  3. 声伯的家庭纠纷:声伯的母亲因未经过正式聘礼而被赶走,后嫁给齐国的管于奚。声伯在处理家庭事务时,表现出一定的无奈和妥协。

  4. 季文子回访晋国:鲁国的季文子前往晋国进行回访,并参与盟约。

  5. 周公楚的政治斗争:周公楚因与惠公、襄公的争斗失败而出奔,后被召回,但最终又出奔到晋国。

  6. 郤至与周王室的争端:晋国的郤至与周王室争夺鄇地,最终在晋侯的干预下放弃争夺。

  7. 华元的外交活动:宋国的华元在晋国和楚国之间斡旋,促成了两国的和解。

  8. 秦国和晋国的和解:秦国和晋国达成和解,但在会面时,秦伯表现出不信任,最终违背了和解。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和内部政治斗争,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伦理观念和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