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文公五年
【经】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召伯来会葬。
夏,公孙敖如晋。
秦人入鄀。
秋,楚人灭六。
冬十月甲申,许男业卒。
【传】
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也。
鄀叛楚即秦,又贰于楚。
夏,秦人入鄀。六人叛楚即东夷。
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冬,楚子燮灭蓼,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甯,甯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五年春天,周王正月,周王派遣荣叔送来含玉和赗礼。
三月辛亥日,安葬了我国的小君成风。周王派遣召伯前来参加葬礼。
夏天,公孙敖前往晋国。
秦国人入侵鄀国。
秋天,楚国人灭亡了六国。
冬天十月甲申日,许国国君业去世。
传
五年春天,周王派遣荣叔送来含玉和赗礼,召昭公前来参加葬礼,这是符合礼制的。
鄀国背叛了楚国,投靠了秦国,后来又对楚国有二心。
夏天,秦国人入侵鄀国。六国人背叛了楚国,投靠了东夷。
秋天,楚国的成大心和仲归率领军队灭亡了六国。
冬天,楚国的子燮灭亡了蓼国。臧文仲听说六国和蓼国被灭亡,说:“皋陶和庭坚,他们的祭祀突然中断了。德政没有建立,民众没有援助,真是悲哀啊!”
晋国的阳处父出使卫国,返回时经过甯地,甯嬴跟随他。到了温地就返回了,他的妻子问他原因,甯嬴说:“因为他太刚强了。《商书》说:‘深沉而刚强,高明而柔和。’他只有刚强的一面,恐怕不会有好结果。天的德性是刚强的,尚且不干预时令,何况是人呢?而且他华而不实,是怨恨的聚集之处,触犯别人并聚集怨恨,不能安定自身。我担心得不到他的好处反而遭受他的灾难,所以离开了他。”晋国的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都去世了。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公元前622年(鲁文公五年)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以下是逐条解释:
周王派遣荣叔送来含玉和赗礼:含玉是古代葬礼中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器,赗礼是送给丧家的财物。这表明周王对鲁国的尊重和礼仪。
安葬小君成风:小君是诸侯的夫人,成风是鲁文公的夫人。周王派遣召伯参加葬礼,显示了对鲁国的重视。
公孙敖前往晋国:公孙敖是鲁国的大夫,前往晋国可能是为了外交事务。
秦国人入侵鄀国:鄀国是一个小国,秦国的入侵显示了秦国的扩张野心。
楚国人灭亡六国:六国是楚国附近的小国,楚国的灭亡行动显示了楚国的强大和扩张。
许国国君业去世:许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国君的去世可能引发国内的政治变动。
臧文仲的感叹:臧文仲是鲁国的大夫,他对六国和蓼国的灭亡表示悲哀,认为这是德政不立、民众无援的结果。
阳处父出使卫国:阳处父是晋国的大夫,出使卫国是为了外交事务。甯嬴对他的评价显示了对阳处父性格的担忧,认为他过于刚强,可能会招致灾祸。
晋国多位大夫去世: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都是晋国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去世可能对晋国的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这段古文通过记载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以及人们对德政和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