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文公十六年
【经】
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穀,齐侯弗及盟。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毁泉台。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传】
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穀,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閒。”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疾也。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故盟于郪丘。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
秋八月辛未,声姜薨,毁泉台。
楚大饑,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
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饑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棃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鯈、鱼人实逐之。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
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饴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材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乃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于是,华元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鱹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公子朝为司寇。初,司城荡卒,公孙寿辞司城,请使意诸为之。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弃官则族无所庇。子,身之贰也,姑纾死焉。虽亡子,犹不亡族。”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公知之,尽以宝行。荡意诸曰:“盍適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尽以其宝赐左右而使行。夫人使谓司城去公,对曰:“臣之而逃其难,若后君何?”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荡意诸死之。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君无道也。文公即位,使母弟须为司城。华耦卒而使荡虺为司马。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十六年春天,季孙行父在阳穀与齐侯会面,但齐侯没有与他签订盟约。
夏天五月,鲁公连续四个月没有举行视朔仪式。
六月戊辰日,公子遂与齐侯在郪丘签订盟约。
秋天八月辛未日,夫人姜氏去世。
毁坏了泉台。
楚国、秦国、巴国联合灭掉了庸国。
冬天十一月,宋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君主杵臼。
【传】
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国与齐国和解。鲁公有病,派季文子去阳穀与齐侯会面,请求签订盟约。齐侯不肯,说:“请等鲁公病好了再说。”
夏天五月,鲁公连续四个月没有举行视朔仪式,是因为生病。鲁公派襄仲向齐侯献上礼物,因此在郪丘签订了盟约。
有蛇从泉宫出来,进入国都,数量与先君的数量相同。
秋天八月辛未日,声姜去世,毁坏了泉台。
楚国发生大饥荒,戎族从西南方向进攻,到达阜山,军队驻扎在大林。又从东南方向进攻,到达阳丘,进而侵犯訾枝。庸人率领群蛮反叛楚国。麇人率领百濮聚集在选地,准备进攻楚国。
这时,申国、息国的北门关闭,楚国人计划迁都到阪高。蒍贾说:“不行。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进攻庸国。麇人和百濮以为我们饥荒无法出兵,所以来进攻我们。如果我们出兵,他们一定会害怕而撤退。百濮分散居住,会各自逃回自己的城邑,谁还有空来对付我们?”于是出兵。十五天后,百濮撤退。从庐地开始,发放粮仓,与士兵同食。军队驻扎在句澨。派庐戢棃进攻庸国,到达庸方城。庸人追击他们,俘虏了子扬窗。三天后子扬窗逃脱,说:“庸军众多,群蛮聚集,不如再派大军,并且动员王师,联合后再进攻。”师叔说:“不行。暂时再与他们交战,让他们骄傲。他们骄傲我们愤怒,然后才能战胜,这是先君蚡冒征服陉隰的方法。”再与他们交战,七次交战都失败,只有裨、鯈、鱼人追击他们。庸人说:“楚国不足以与我们交战。”于是不再设防。
楚子乘着驿车,在临品与军队会合,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发,子贝从仞出发,进攻庸国。秦国、巴国跟随楚军,群蛮与楚子签订盟约。于是灭掉了庸国。
宋国公子鲍对国人礼遇有加,宋国发生饥荒,他竭尽粮食借贷给国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无不得到馈赠,时常增加珍贵食物。每天多次拜访六卿的家门,国中的有才之人无不受到任用,亲自慰问桓公以下的贵族。公子鲍美貌动人,襄夫人想与他私通,但未能如愿,于是帮助他施恩。昭公无道,国人拥戴公子鲍,并依靠襄夫人。
这时,华元担任右师,公孙友担任左师,华耦担任司马,鳞鱹担任司徒,荡意诸担任司城,公子朝担任司寇。起初,司城荡去世,公孙寿辞去司城职务,请求让意诸接任。后来告诉别人说:“君主无道,我的官职接近他,害怕受到牵连。辞去官职则家族无所庇护。儿子,是身体的第二份,姑且延缓死亡。即使失去儿子,也不会失去家族。”后来,夫人计划让昭公去孟诸打猎并杀死他。昭公知道后,带着所有宝物离开。荡意诸说:“何不去投奔诸侯?”昭公说:“不能得到大夫的支持,至于君祖母和国人,诸侯谁会接纳我?而且既然做了君主,又去做臣子,不如死。”把所有的宝物赐给左右侍从,让他们离开。夫人派人告诉司城去昭公那里,司城回答说:“臣服于他而逃避灾难,对后来的君主怎么办?”
冬天十一月甲寅日,宋昭公准备去孟诸打猎,还未到达,夫人王姬派帅甸进攻并杀死了他。荡意诸也为此而死。史书记载:“宋人弑其君杵臼。”因为君主无道。文公即位,派弟弟须担任司城。华耦去世后,派荡虺担任司马。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齐国、楚国、宋国等诸侯国在文公十六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内容包括外交会盟、君主疾病、自然灾害、战争、宫廷政变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君主的治国能力以及国内外的政治局势。
鲁国与齐国的外交:鲁公因病未能亲自与齐侯会面,派季文子代行,但齐侯未与鲁国签订盟约。后来鲁公通过送礼才与齐国签订盟约,显示了当时外交的复杂性和礼尚往来的重要性。
鲁公的疾病:鲁公因病连续四个月未举行视朔仪式,视朔是古代君主每月初一祭祀天地的仪式,反映了君主健康对国家事务的影响。
楚国的饥荒与战争:楚国发生大饥荒,周边戎族和庸国趁机进攻。楚国通过智谋和军事行动,最终联合秦国、巴国灭掉了庸国,显示了楚国在危机中的应对能力和军事策略。
宋国的宫廷政变:宋昭公无道,公子鲍通过施恩得到国人支持,最终在襄夫人的帮助下,宋昭公被杀,公子鲍即位为文公。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权力的更迭。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以及君主治国能力和国内局势对国家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