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九年
【经】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传】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请与邓为好。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楚子使薳章让于邓,邓人弗受。
夏,楚使鬥廉帅师及巴师围鄾。邓养甥、聃甥帅师救鄾。三逐巴师,不克。鬥廉衡陈其师于巴师之中以战,而北。邓人逐之,背巴师。而夹攻之,邓师大败,鄾人宵溃。
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桓公九年
【经】
九年春天,纪国的季姜嫁到了周朝的都城。
夏天四月。
秋天七月。
冬天,曹国的国君派他的世子射姑来朝见。
【传】
九年春天,纪国的季姜嫁到了周朝的都城。凡是诸侯的女儿出嫁,只有成为王后的才会被记录下来。
巴国的国君派韩服去楚国,请求与邓国建立友好关系。楚国的国君派道朔带着巴国的使者去邓国访问。邓国南部的鄾人袭击并抢夺了他们的礼物,杀死了道朔和巴国的使者。楚国的国君派薳章去责备邓国,但邓国人不接受。
夏天,楚国派鬥廉率领军队与巴国的军队一起包围了鄾。邓国的养甥和聃甥率领军队去救援鄾。他们三次追击巴国的军队,但都没有成功。鬥廉将军队部署在巴国军队的中间进行战斗,然后假装败退。邓国人追击他们,结果被巴国军队从背后夹击,邓国的军队大败,鄾人在夜间溃逃。
秋天,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一起讨伐曲沃。
冬天,曹国的世子来朝见,鲁国以上卿的礼节接待他,这是合乎礼制的。在宴请曹国世子时,刚开始献酒,音乐响起时,曹国世子却叹气。施父说:“曹国世子恐怕有忧患吧,这不是叹气的时候。”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桓公九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政治联姻、外交冲突、战争以及朝见礼仪等。
纪季姜归于京师:纪国的季姜嫁到周朝的都城,这是诸侯之间的政治联姻,通常是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巴国派使者韩服去楚国,请求与邓国建立友好关系,这表明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频繁。
楚子使道朔将巴客以聘于邓:楚国派道朔带着巴国的使者去邓国访问,但邓国的鄾人袭击并杀死了他们,导致楚国派薳章去责备邓国,但邓国人不接受。
楚使鬥廉帅师及巴师围鄾:楚国和巴国联合包围鄾,邓国派兵救援,但最终被楚国和巴国夹击,邓国军队大败。
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几个诸侯国联合讨伐曲沃,这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权力斗争。
曹大子来朝:曹国的世子来鲁国朝见,鲁国以上卿的礼节接待他,这是合乎礼制的。但在宴会上,曹国世子叹气,施父认为他可能有忧患。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政治联姻、外交冲突、战争以及礼仪制度等。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