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桓公十六年
【经】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冬,城向。
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传】
十六年春正月,会于曹,谋伐郑也。
夏,伐郑。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之礼也。
冬,城向。书时也。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寿子告之,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洩、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文部分
十六年春天正月,桓公在曹国与宋公、蔡侯、卫侯会面。
夏天四月,桓公与宋公、卫侯、陈侯、蔡侯联合攻打郑国。
秋天七月,桓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役中返回。
冬天,修筑向城。
十一月,卫侯朔逃亡到齐国。
传文部分
十六年春天正月,桓公在曹国与诸侯会面,商讨攻打郑国的事宜。
夏天,诸侯联合攻打郑国。
秋天七月,桓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役中返回,举行了饮至之礼。
冬天,修筑向城。这是按照时令进行的。
起初,卫宣公与夷姜私通,生下了急子,将急子托付给右公子。后来卫宣公为急子娶了齐国的女子,但发现她非常美丽,于是自己娶了她,生下了寿和朔,将寿托付给左公子。夷姜因此上吊自尽。宣姜与公子朔合谋陷害急子。卫宣公派急子出使齐国,并派盗贼在莘地等候,准备杀害他。寿子得知后,劝急子逃走。急子不肯,说:“违背父亲的命令,怎么能算是儿子呢?除非有一个没有父亲的国家。”出发时,寿子用酒灌醉了急子,自己先带着旗帜前行,盗贼误杀了寿子。急子赶到后,说:“这是我要求的。他有什么罪?请杀我吧!”盗贼又杀了他。两位公子因此怨恨惠公。十一月,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为君。惠公逃亡到齐国。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鲁桓公十六年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诸侯会盟、战争、宫廷斗争等。
诸侯会盟与战争:
- 春天正月,桓公与宋公、蔡侯、卫侯在曹国会面,商讨攻打郑国的事宜。
- 夏天四月,诸侯联合攻打郑国。
- 秋天七月,桓公从攻打郑国的战役中返回,举行了饮至之礼,这是一种庆祝胜利的仪式。
- 春天正月,桓公与宋公、蔡侯、卫侯在曹国会面,商讨攻打郑国的事宜。
修筑向城:
- 冬天,修筑向城,这是按照时令进行的,可能是为了加强防御或扩张领土。
- 冬天,修筑向城,这是按照时令进行的,可能是为了加强防御或扩张领土。
卫国的宫廷斗争:
- 起初,卫宣公与夷姜私通,生下了急子,后来娶了急子的未婚妻,生下了寿和朔。
- 夷姜因被抛弃而上吊自尽,宣姜与公子朔合谋陷害急子。
- 卫宣公派急子出使齐国,并派盗贼在途中杀害他。寿子得知后,劝急子逃走,但急子不肯,最终寿子和急子都被杀害。
- 两位公子因此怨恨惠公(公子朔),于十一月立公子黔牟为君,惠公逃亡到齐国。
- 起初,卫宣公与夷姜私通,生下了急子,后来娶了急子的未婚妻,生下了寿和朔。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