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部·竹
气味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主治竹叶: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竹茹: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竹沥: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目赤 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竹子不同部分的药用价值和治疗方法。
竹叶:不同种类的竹叶有不同的气味和性质。例如,堇竹叶味苦、性平、无毒;淡竹叶味辛、性平、大寒、无毒;苦竹叶味苦、性冷、无毒。竹叶可以用于治疗因急热后饮冷水引起的上气发热、时行发黄(一种黄疸病)、牙齿出血、脱肛、小儿头疮、耳疮、疥癣等病症。治疗方法包括煎汤内服或外用。
竹茹:竹茹味甘、性微寒、无毒。它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劳复(病后因劳累复发)、妇女劳复(病后因劳累复发,症状类似中风)、妇女损胎(怀孕期间因跌伤或惊吓导致的心痛)、月经不净、小儿热痛、跌打内伤等病症。治疗方法包括煎汤内服或外用。
竹沥:竹沥味甘、性大寒、无毒。它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口噤(中风后口不能张开)、产后中风、小儿伤寒、小儿狂语、妇女胎动、消渴尿多、咳嗽肺痿、产后虚汗、目赤痛、突然牙痛等病症。治疗方法包括内服或外用。
总的来说,竹子的不同部分在中医中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煎汤内服、外用涂抹或点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