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柿
气味烘柿:甘、寒、涩、无毒。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柿蒂:涩、平、无毒。
主治烘柿: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陈米汤送服。热淋涩痛。用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每日饮服。小儿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干柿末,再煮开两,三次吃下。反胃吐食。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时服其他药物。痰嗽带血。用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青黛一钱,临卧时服,薄荷汤送下。耳聋鼻塞。用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每日空心服下。臁疮。用柿霜、柿柿蒂等分,烧过,研末敷涂。甚效。中桐油毒。吃干柿饼可解。乌柿:杀虫,疗刀伤火伤,生肉止痛。服药口苦及呕逆乾,食少许即止。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或将两药研不还想,开水冲服亦可。此方名“济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参一钱。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工厂青皮陈皮。一方:再加半夏生姜。柿木皮:下血。用柿木皮晒、焙,研末,米汤送服二钱。两服可止。汤火疮。用柿木皮烧灰,调油敷涂。柿: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柿根:血崩、血痢、下血。
解释
柿子及其不同部位在中医中有多种用途。首先,柿子分为烘柿、白柿、乌柿等,它们的性质和功效各有不同。烘柿性甘、寒、涩,无毒,主要用于治疗肠风下血(一种肠道出血症状)。白柿和柿霜性甘、平、涩,无毒,可以用于治疗小便血淋(尿血)和热淋涩痛(尿路感染引起的疼痛)。乌柿性甘、温、无毒,能杀虫、治疗刀伤和火伤,还能止痛。
柿蒂(柿子的蒂部)性涩、平、无毒,常用于治疗呃逆(打嗝不止)。将柿蒂与丁香、生姜等药材一起煎服,可以有效缓解呃逆。此外,柿蒂还可以与其他药材如人参、良姜、甘草等搭配使用,增强疗效。
柿木皮(柿子树的树皮)可以用于治疗下血(便血)和汤火疮(烧伤)。将柿木皮晒干、焙干后研成粉末,用米汤送服,可以止血。柿木皮烧成灰后,调油敷在烧伤处,有助于伤口愈合。
柿根(柿子树的根部)可以用于治疗血崩(大出血)、血痢(带血的腹泻)和下血(便血)。
总的来说,柿子及其不同部位在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疼痛、感染等症状。使用这些药材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部位和搭配的药材,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