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梅
气味(生梅、青梅)酸、平、无毒。(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无毒。(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无毒。
主治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主咳 。用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解释
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生梅、青梅、乌梅、白梅、盐梅、霜梅等。它们的味道和性质略有不同,但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生梅和青梅:味道酸,性质平和,无毒。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肿(皮肤上的脓肿和疮)。具体方法是将盐梅烧成灰,研成粉末,加入少量轻粉,用香油调匀后涂抹在患处周围。
乌梅:是青梅经过熏黑处理后的产物,味道酸,性质温和、平和,略带涩味,无毒。乌梅常用于治疗泄痢(腹泻)口渴、赤痢(痢疾伴有血便)、大便下血、久痢不止、小便尿血、血崩(大量出血)、大便不通、蛔虫上行(蛔虫从口鼻爬出)、咳嗽、伤寒等病症。使用方法多样,如煎汤代茶、研末制成药丸等。
白梅、盐梅、霜梅:是青梅用盐水浸泡后久置的产物,味道酸咸,性质平和,无毒。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喉痹(咽喉肿痛)、乳蛾(扁桃体炎)、霍乱吐泻(剧烈呕吐和腹泻)等病症。使用方法包括腌制后含服、煎汤饮服等。
具体的一些应用方法:
- 喉痹乳蛾:用青梅和盐腌制,再加入明矾、桔梗、白芷、防风、皂荚等药材研末,制成药丸,含服。
- 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当茶喝。
- 赤痢腹痛:用陈白梅与茶、蜜水一起煎服。
- 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烧成灰,研末,加醋煮米糊制成药丸,空腹服用。
- 小便尿血:用乌梅烧成灰,研末,加醋、糊制成药丸,用酒送服。
- 血崩:用乌梅烧成灰,研末,用米汤送服。
- 大便不通:用乌梅去核后塞入肛门,帮助通便。
- 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慢慢饮服。
- 蛔虫上行:用乌梅煎汤频繁饮用,并含在口中。
- 咳嗽:用炒过的乌梅肉和蜜炒的罂粟壳研末,睡前用蜜汤调服。
- 伤寒:用乌梅和盐煎汤,一次服下,吐后要避风。
这些方法都是利用梅的不同性质和加工方式,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