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大戟
释名邛钜、下马仙。
气味(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加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解释

大戟是一种植物,它的根部有药用价值。这种植物的根味道苦,性质偏寒,而且有一点毒性。它可以用来治疗一些与水有关的疾病,比如水肿和腹水。以下是几种使用大戟的治疗方法:

  1. 水肿和气喘:将大戟炒过后,与炮制过的干姜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约9克),用姜汤送服。治疗的标准是大小便通畅。

  2. 水病肿满:将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约30克)切碎,加水煮成七分之一的量,一次喝完。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再喝一次。病好后,一年内要注意饮食,避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

  3. 水肿腹大或全身浮肿:将枣子放在锅里,上面盖上大戟的根和苗,煮熟后随时吃枣子,直到枣子吃完,病就好了。另一种方法是将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钱(约3克)放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烤熟,空腹吃下。

  4. 牙痛:将大戟放在牙痛的地方,咬住,可以有效地止痛。

总的来说,大戟主要用于治疗与水有关的疾病,但因为它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