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白芷
释名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一切风邪。治法同上。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附方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解释

白芷是一种中药材,根部气味辛香,性质温和,没有毒性。它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风寒感冒、风邪入侵、伤风引起的流鼻涕、偏头痛、头晕、牙痛、眼病以及口臭等问题。

具体用法如下:

  1. 治疗伤寒:将白芷、生甘草、姜、葱白、枣和豆豉一起煎煮,喝下药汁,帮助发汗。如果不出汗,可以再喝一次。这个方子叫“神白散”或“圣僧散”。

  2. 治疗风邪:方法与治疗伤寒相同。

  3. 治疗伤风流涕:将白芷和荆芥穗研磨成细粉,每次服用二钱,用茶水送服。

  4. 治疗偏头痛:将炒过的白芷、川芎、甘草和川乌头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钱,用薄荷茶送服。

  5. 治疗头晕:将白芷洗净晒干后研磨成粉,加入蜂蜜制成丸子,像弹子大小。每次嚼服一丸,用茶水或荆芥汤送服。

  6. 治疗牙痛:将白芷和丹砂研磨成粉,加入蜂蜜制成小丸子,经常用来擦牙。另一个方法是白芷和吴茱萸泡水漱口,吐掉口水。

  7. 治疗眼病:将白芷和雄黄研磨成粉,加入蜂蜜制成龙眼大小的丸子,外面裹上丹砂。每次服用一丸,饭后用茶水送服,一天两次。这个方子叫“还睛丸”。

  8. 治疗口臭:将白芷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钱,饭后用清水送服。

白芷主要作用于肺、胃、大肠这三条经络,能有效治疗这些经络相关的风热或湿热引起的疾病。对于风热,白芷的辛香可以发散;对于湿热,它的温性可以帮助消除。此外,白芷还能治疗血病、胎病,帮助排脓、生肌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