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黄芪
释名亦名戴糁、戴椹、 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血。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血淋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 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 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解释

黄芪是一种中药材,主要使用它的根部。它的味道甘甜,性质微温,没有毒性。黄芪有多种用途,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1. 小便不通:用黄芪两钱,加水煎煮后温服,可以缓解小便不通的问题。如果是小孩,用量减半。

  2. 酒疸黄疾:这是一种因饮酒后受寒引起的皮肤出现红、黑、黄斑的症状。用黄芪和木兰研成细末,每天服用三次,用酒送服。

  3. 白浊:用盐炒过的黄芪和茯苓研成细末,每次服用一钱,可以治疗白浊。

  4. 萎黄焦渴:这是一种与痈疽发作相关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发黄、口渴。用黄芪和甘草研成细末,每天服用两次,也可以煎服。

  5. 老人便秘:用黄芪和陈皮研成细末,加入大麻子浆汁和白蜜一起煎煮,服用后可以缓解便秘,适合长期服用。

  6. :用黄芪和黄连研成细末,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以治疗血。

  7. 血淋少淋:用黄芪和人参研成细末,用蜜灸过的萝卜蘸药末服用,以盐水送服,可以治疗血淋少淋。

  8. 吐血:用黄芪和紫背浮萍研成末,每次服用一钱,用姜蜜水送服,可以缓解吐血。

  9. 咳脓咳血,咽干:这是一种虚热引起的症状,不能用凉药。用黄芪和甘草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热水送服。

  10. 肺痈:用黄芪研成细末,每次取二钱煎汤服用,一天可以服用三到四次,可以治疗肺痈。

  11. 甲疽:这是一种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的症状。用黄芪和茹醋浸后,加入猪油煎煮,取脂涂在疮上,一天三次。

  12. 胎动不安:用黄芪、芎和糯米一起煮,分次服用,可以缓解胎动不安引起的腹痛和下黄汁。

  13. 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成细末,用熟猪心蘸着吃,可以治疗阴汗湿痒。

这些方法都是利用黄芪的药性来治疗不同的症状,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