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部·蜈蚣
释名蒺藜、蛆、天龙。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小儿撮口(舌上有疮,如粟米大)。用生蜈蚣捣汁敷涂。小儿急惊。用蜈蚣一条(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加乳汁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按病几年龄。每岁服一丸,乳汁送下。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角弓反张,不能出声)。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油炙,以竹刀劈为左右两半,研为末,各半加麝香五分。用时,以左半药末吹入左鼻,以右半药末吹入右鼻,但都只吹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末下,可再吹入少量,服下即止。破伤风。用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愈。又主:用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分为末。每用一分至三分,热酒灌服。另以药末敷患处,出汗即愈。口眼歪斜,口内麻木。用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都要去掉头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火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各药一起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一钱,热水调下。一天服一次。蝮蛇螫伤。用蜈蚣研末敷涂。天蛇头疮(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因熏一、二次即愈。或研蜈蚣为末,调猪胆汁敷涂丹毒瘤肿。用蜈蚣一条、白矾如皂角子大一块、雷丸一个、百部二钱,共研不末,调醋敷涂。瘰疬溃疮。用茶和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患处。再将药末敷上。耳出脓。用蜈蚣研末吹耳内。小儿秃疮。用大蜈蚣一条、盐一发,放油内浸七天,取油涂搽,即效。痔疮疼痛。用赤足蜈蚣焙为末,加片脑少许,调征求谁敷涂。又方:用蜈蚣三、国条,浸入煮开一、二次的香油中,再加五倍子末二、三钱,瓶封收存。在痔痛不可忍时,取油点涂,即时痛止。腹在如箕。用蜈蚣三、五条,酒炙过,研为末。每服一钱,分为两份,分别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内,搅匀,红封好,煮熟吃下。一天一次,连进三服可愈。脚吐转筋。用蜈蚣烧为末,调猪油涂搽。

解释

蜈蚣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辛、温的性质,但有毒。它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体用法如下:

  1. 小儿撮口:如果婴儿舌头上出现粟米大小的疮,可以用生蜈蚣捣碎取汁,涂抹在患处。
  2. 小儿急惊:将一条去足的蜈蚣烤干研末,与丹砂、轻粉等量混合,加入乳汁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根据孩子的年龄,每岁服一丸,用乳汁送服。
  3. 天吊惊风:如果孩子出现眼睛上翻、身体僵硬、无法出声的症状,可以用一条去头足的蜈蚣,烤干后劈成两半,分别加入麝香,研末后吹入左右鼻孔,每次少量,症状缓解后停止。
  4. 破伤风:将蜈蚣研末擦牙,吐出涎沫即可缓解。另一种方法是将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等研末,用热酒送服,同时将药末敷在患处,出汗后即可治愈。
  5. 口眼歪斜:用三条蜈蚣分别用蜜炙、酒浸、火煨处理,去掉头足,与天南星、半夏、白芷等研末,加入麝香,每次一钱,热水送服,每日一次。
  6. 蝮蛇咬伤:将蜈蚣研末敷在伤口上。
  7. 天蛇头疮:将一条蜈蚣烧熏患处,或用蜈蚣末调猪胆汁敷涂。
  8. 丹毒瘤肿:将蜈蚣、白矾、雷丸、百部研末,调醋敷涂。
  9. 瘰疬溃疮:将蜈蚣和茶炙至香熟,研末,先用甘草汤洗净患处,再敷上药末。
  10. 耳出脓:将蜈蚣研末吹入耳内。
  11. 小儿秃疮:将一条大蜈蚣和盐放入油中浸泡七天,取油涂抹患处。
  12. 痔疮疼痛:将赤足蜈蚣烤干研末,加入少许片脑,调水敷涂。另一种方法是将蜈蚣浸入煮开的香油中,加入五倍子末,封存备用,疼痛时取油点涂。
  13. 腹大如箕:将三到五条蜈蚣用酒炙干,研末,每次一钱,装入两个开孔的鸡蛋中,煮熟后食用,每日一次,连服三次。
  14. 脚吐转筋:将蜈蚣烧干研末,调猪油涂抹患处。

这些方法都是利用蜈蚣的药性来治疗不同的疾病,但因其有毒,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