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木部·橘柚
味辛温。
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旧在果部,非)
《名医》曰:生南山,江南,十月采。
案《说文》云:橘果出江南,柚条也。似橙而酢。《尔雅》云:柚条。郭璞云:似橙实酢,生江南。禹贡云:厥包橘柚。伪孔云:大曰橘,小曰柚。列子汤问篇云:吴楚之国有木焉,其名为,碧树而冬生,实丹而
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司马相如赋》,有橘柚。张揖曰:柚,即橙也。似橘而大,味酢皮厚。
上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考果部,橘柚当入此。

白话文翻译:

橘柚的味道辛辣而性温。主要治疗胸中的瘕热和逆气,有助于消化水谷。长期服用,可以去除口臭、下气,使人精神通畅。橘柚又被称为橘皮。它生长在山川和河谷中。(原本被归类在果部,但实际上应归入木部。)

《名医》中提到,橘柚生长在南方的山丘和江南地区,通常在十月采摘。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橘是江南地区的水果,柚是橘的一种。柚类似于橙子,但味道更酸。《尔雅》中提到柚,郭璞解释说,柚类似于橙子,果实味道酸,生长在江南地区。《禹贡》中提到“厥包橘柚”,伪孔解释说,大的叫橘,小的叫柚。《列子·汤问篇》中提到,吴楚之国有一种树,名叫碧树,冬天依然生长,果实呈红色,味道酸,食用其皮汁可以治疗愤厥之疾。司马相如的赋中也提到橘柚,张揖解释说,柚就是橙子,类似于橘但更大,味道酸,皮厚。

在《神农本草经》的上品木部中,橘柚原本被归为果部,但经过考证,应归入木部。

解释:

  1. 橘柚的性质:橘柚味道辛辣,性温。中医认为辛辣味有发散、行气的作用,性温则有助于温暖身体、驱寒。

  2. 主要功效

    • 治疗胸中瘕热逆气:瘕热指的是胸中的热邪积聚,逆气则是指气机不畅,橘柚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 利水谷:有助于消化,促进水谷(食物和水)的代谢。
    • 长期服用的效果:可以去除口臭,下气(使气机下行),使人精神通畅。
  3. 别名:橘柚又被称为橘皮,指的是橘子的外皮。

  4. 生长环境:橘柚生长在南方的山丘和江南地区,通常在十月采摘。

  5. 文献考证:橘柚在古代文献中多次被提及,包括《说文解字》、《尔雅》、《禹贡》、《列子·汤问篇》等。这些文献对橘柚的形状、味道、生长环境等进行了描述,并指出橘柚应归入木部而非果部。

  6. 分类调整:在《神农本草经》中,橘柚原本被归为果部,但经过考证,认为应归入木部。这反映了古代药物分类的严谨性和对药物性质的深入理解。

总结:

橘柚是一种具有辛辣温性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胸中的热邪和气机不畅,有助于消化和去除口臭。长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通畅。橘柚生长在江南地区,十月采摘。经过文献考证,橘柚应归入木部而非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