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玉石部·消石
味苦寒。
主五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吴普》曰:消石,神农苦,扁鹊甘(凡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出)。
《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硝石出陇道,据《名医》,一名芒硝,又别出芒消条,非;北山经云:京山,其阴处有元(石肃),疑(石肃),即硝异文。
白话文翻译:
消石
味道苦,性寒。
主要治疗五脏积热、胃胀闭结,能够清除积滞的饮食,促进新陈代谢,排除邪气。炼制后如膏状,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健(《御览》引文中说它又名芒硝,《大观本》中“芒硝”二字为黑字)。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消石,神农认为它味苦,扁鹊认为它味甘(凡是出自掌禹锡所引的内容,也见于《御览》的,未注明出处)。
《名医》说:消石又名芒硝,产于益州、五都、陇西、西羌等地,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
《范子计然》说:硝石产自陇道。根据《名医》的说法,消石又名芒硝,但《名医》又另外列出“芒消”一条,这是错误的。《北山经》说:京山的阴面有“元(石肃)”,怀疑“(石肃)”就是“硝”的异体字。
解释:
消石的性质与功效:
- 消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通便、消积的作用。
- 主要用于治疗五脏积热、胃胀闭结等症,能够清除体内积滞的饮食,促进新陈代谢,排除邪气。
- 炼制后如膏状,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健。
- 消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通便、消积的作用。
别名与产地:
- 消石又名芒硝,产于益州、五都、陇西、西羌等地。
- 采集时间没有固定限制。
- 消石又名芒硝,产于益州、五都、陇西、西羌等地。
历史记载与争议:
- 《吴普》记载,神农认为消石味苦,扁鹊认为味甘。
- 《名医》将消石与芒硝视为同一种药物,但《范子计然》认为这是错误的。
- 《北山经》中提到“元(石肃)”,可能是指“硝”的异体字。
- 《吴普》记载,神农认为消石味苦,扁鹊认为味甘。
现代理解:
- 消石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清热、通便、消积的治疗中,可能与现代中药中的芒硝(硫酸钠)类似。
- 长期服用可能有一定的轻身效果,但需注意其寒凉性质,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
- 消石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清热、通便、消积的治疗中,可能与现代中药中的芒硝(硫酸钠)类似。
总之,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消石的性味、功效、别名、产地以及历史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医药对消石的认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