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充蔚子
味辛微温。
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生瘾疹痒,可作浴汤。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贞蔚,生海滨,五月采。
案《说文》云:蓷,萑也,《广雅》云:益母,充蔚也,《尔雅》云:萑,蓷;郭璞云:今茺蔚也;《毛诗》云:中谷有蓷,《传》云,蓷;鵻也;陆玑云:旧说及魏博士济阴周元明,皆云庵闾,是也,韩诗及三苍说,悉云益母,故曾子见益母而感;刘歆曰蓷,臭秽,臭秽即茺蔚也,旧作茺,非。

白话文翻译:

充蔚子,味道辛辣,性质温和。
主要功效是明目、增强精力,消除水肿。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它的茎可以治疗皮肤上的瘾疹和瘙痒,可以用来煮水洗澡。充蔚子还有其他名字,如“益母”、“益明”、“大札”。它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带。
《名医》中提到,充蔚子也叫“贞蔚”,生长在海边,通常在五月采摘。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蓷”就是“萑”;《广雅》中说“益母”就是“充蔚”;《尔雅》中说“萑”就是“蓷”;郭璞解释说,现在所说的“茺蔚”就是它。《毛诗》中提到“中谷有蓷”,《传》中解释说“蓷”就是“鵻”;陆玑提到,旧时的说法以及魏博士济阴周元明都认为“蓷”就是“庵闾”,而《韩诗》和《三苍》则说它是“益母”,因此曾子见到“益母”时有所感悟。刘歆说“蓷”有臭味,臭味即“茺蔚”。过去写作“茺”是错误的。


解释:

  1. 充蔚子的性质与功效

    • 充蔚子味辛、性温,主要作用是明目、增强精力,并且能消除水肿。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变得轻盈。
    • 它的茎可以治疗皮肤上的瘾疹和瘙痒,可以用来煮水洗澡。
  2. 别名与生长环境

    • 充蔚子有多个别名,如“益母”、“益明”、“大札”等。
    • 它生长在池塘、沼泽地带,海边也有分布,通常在五月采摘。
  3. 文献考证

    • 《说文解字》、《广雅》、《尔雅》等古代文献对充蔚子有不同的解释和名称。
    • 郭璞认为“茺蔚”就是充蔚子。
    • 《毛诗》中提到“蓷”,陆玑认为“蓷”就是“庵闾”,而《韩诗》和《三苍》则认为是“益母”。
    • 刘歆提到“蓷”有臭味,臭味即“茺蔚”,过去写作“茺”是错误的。
  4. 总结

    • 充蔚子是一种具有明目、增强精力、消除水肿功效的草药,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和水肿。它的别名较多,古代文献对其有不同的记载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