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草部·牛膝
味苦酸(《御览》作辛)。
主寒(《御览》作伤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
一名百倍,生川谷。
《吴普》曰:牛膝,神农甘,一经酸,黄帝扁鹊甘,李氏温,雷公酸无毒,生河内,或临邛,叶如夏蓝,茎,本赤,二月八月采(《御览》)。
《名医》曰:生河内及临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牛茎牛膝也;陶宏景云:其茎有节似膝,故以为名也,膝当为膝。
白话文翻译:
牛膝
味道苦酸(《御览》中记载为辛)。
主治寒症(《御览》中记载为伤寒)、湿气引起的痿痹、四肢拘挛、膝盖疼痛无法屈伸,能够逐除血气损伤、热症、火烂,还能堕胎。长期服用可以轻身耐老(《御览》中记载为能老)。
别名为“百倍”,生长在川谷地带。
《吴普》记载:牛膝,神农认为其味甘,另一说法为酸,黄帝和扁鹊认为其味甘,李氏认为其性温,雷公认为其味酸且无毒。生长在河内或临邛,叶子像夏蓝,茎部为红色,二月和八月采摘(《御览》)。
《名医》记载:牛膝生长在河内和临朐,二月、八月和十月采摘根部,阴干保存。
《广雅》记载:牛茎就是牛膝。陶宏景解释说,因为其茎部有节,形状像膝盖,所以得名“牛膝”,“膝”应当写作“膝”。
解释:
牛膝的药性:
牛膝味苦酸(或辛),性温或无毒。主要功效是祛寒、除湿、缓解痿痹(肌肉萎缩或麻痹)、四肢拘挛(肌肉僵硬或抽筋)、膝盖疼痛等。它还能逐除血气损伤、热症、火烂,甚至具有堕胎的作用。长期服用可以轻身耐老,延缓衰老。别名与产地:
牛膝的别名为“百倍”,生长在川谷地带,主要分布在河内(今河南一带)和临邛(今四川一带)。采摘与保存:
牛膝的根是主要药用部分,采摘时间为二月、八月和十月,采摘后需阴干保存。名字由来:
牛膝的名字来源于其茎部有节,形状像膝盖,因此得名。古代医家的观点:
不同医家对牛膝的性味有不同的看法。神农认为其味甘,而其他医家则认为其味酸或甘,性温或无毒。
总结:
牛膝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同时具有活血、清热、堕胎等功效。其名字来源于茎部的形状,生长在河南、四川等地,采摘后需阴干保存。古代医家对其性味有不同的见解,但普遍认为其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