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兽部·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
味咸平。
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瘨痓,狂走,骆驼毛,尤良。
案陶宏景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蹄,即踯省文。
上兽,下品四种,旧同。

白话文翻译:

《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中记载了“六畜毛蹄甲”(包括马、牛、羊、猪、狗、鸡)。其性味为咸、平。主要功效是治疗鬼注(一种古代认为由鬼神引起的疾病)、蛊毒(中毒或邪气侵害)、寒热(发热和恶寒交替的症状)、惊痫(癫痫或惊厥)、瘨痓(痉挛或抽搐)、狂走(精神失常或狂躁)。其中,骆驼毛的效果尤为显著。

陶宏景解释说: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蹄,是“踯”的简化字。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兽部下品中,共有四种,与旧版相同。

解释:

  1. 六畜毛蹄甲:指马、牛、羊、猪、狗、鸡的毛、蹄和甲(指甲或角质部分)。古人认为这些动物的身体部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味咸平:中医认为药物有五味(酸、苦、甘、辛、咸)和四性(寒、热、温、凉)。这里的“咸”味和“平”性表示这种药物的性质和味道。

  3. 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瘨痓,狂走:这些是古代中医对某些疾病的描述。鬼注和蛊毒多与邪气或中毒有关;寒热指发热和恶寒交替的症状;惊痫和瘨痓指癫痫或抽搐;狂走则指精神失常或狂躁。

  4. 骆驼毛,尤良:骆驼毛在这些药物中被认为效果最好。

  5. 陶宏景的解释:陶宏景是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他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注解。他解释了“六畜”包括哪些动物,并指出“蹄”是“踯”的简化字。

  6. 上兽,下品四种,旧同:这部分内容属于《神农本草经》兽部的下品,共有四种药物,与旧版内容一致。

总结: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医对六畜(马、牛、羊、猪、狗、鸡)毛、蹄、甲的药用价值,认为它们可以治疗一些与邪气、中毒、发热、癫痫、精神失常相关的疾病。其中,骆驼毛被认为效果最好。陶宏景对“六畜”和“蹄”进行了解释,并指出这部分内容在兽部下品中,与旧版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