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兽部·豚卵
味苦温。
主惊痫,瘨疾,鬼注,蛊毒,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挛缩。一名豚颠,悬蹄,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
案《说文》云:(上歹歹歹下巾),小豕也,从豸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祭祀,篆文作豚。方言云:猪,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吴扬之间,谓之猪子。
白话文翻译
下品·兽部·豚卵
味道苦,性温。
主治惊痫、瘨疾、鬼注、蛊毒,能够消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以及缓解挛缩。另有一个名字叫“豚颠”。悬蹄,主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
解释
《说文解字》中说:“(上歹歹歹下巾)”,指的是小猪,字形从“豸”省,象形,从“又”,表示手持肉用于祭祀,篆文写作“豚”。《方言》中说:猪,其幼崽有的地方叫“豚”,有的地方叫“豯”。在吴扬之间,称为“猪子”。
解释
- 豚卵:这里指的是小猪的睾丸,古代中医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
- 味苦温:豚卵的味道苦,性质温和。
- 主治:
- 惊痫:指癫痫或类似的惊厥症状。
- 瘨疾:指癫痫或其他精神疾病。
- 鬼注:古代认为由鬼邪引起的疾病。
- 蛊毒:指中毒或由毒物引起的疾病。
- 除寒热:能够调节寒热,治疗寒热交替的症状。
- 贲豚:指气逆上冲的症状。
- 五癃:指五种不同的排尿困难或尿闭症状。
- 邪气:指外邪侵入体内引起的疾病。
- 挛缩:指肌肉或关节的痉挛和收缩。
- 惊痫:指癫痫或类似的惊厥症状。
- 豚颠:豚卵的另一个名字。
- 悬蹄:指猪的蹄子,主治:
- 五痔:指五种不同的痔疮。
- 伏热在肠:指肠道内有热邪潜伏。
- 肠痈:指肠道的化脓性炎症。
- 内蚀:指内部组织的腐蚀或溃疡。
- 五痔:指五种不同的痔疮。
文化背景
在古代中医中,动物器官被认为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治疗各种疾病。豚卵和悬蹄的药用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疾病的理解。同时,这些记载也体现了古代医学与语言学、文化学的交织,如《说文解字》和《方言》中对“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