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木部·黄环
味苦平。
主蛊毒鬼注,鬼魅,邪气在臧中,除咳逆寒热。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谷。
《吴普》曰:蜀黄环,一名生刍,一名根韭,神农黄帝岐伯桐君扁鹊辛,一经,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叶黄,员端,大茎,叶有汗,黄白,五月实员,三月采根,根黄,从理如车辐,解,治蛊毒(《御览》)。
《名医》曰:生蜀郡,三月采根,阴干。
案蜀都赋,有黄环,刘逵云:黄环出蜀郡。沈括补笔谈云:黄环即今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

白话文翻译:

黄环,味道苦,性平。
主要治疗蛊毒、鬼注(一种古代认为由鬼魅引起的疾病)、鬼魅作祟、邪气侵入脏腑,以及消除咳嗽、寒热症状。黄环还有一个名字叫“凌泉”,也叫“大就”。它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蜀地的黄环,又名“生刍”、“根韭”。神农、黄帝、岐伯、桐君、扁鹊都认为它性辛,属于“一经”,味道苦,有毒。它在二月生长,刚出土时呈红色,高度可达二尺,叶子黄色,圆形顶端,茎粗大,叶子有汁液,呈黄白色。五月结圆形果实,三月采挖根部,根部呈黄色,纹理像车轮的辐条。它能解蛊毒。

《名医》记载:黄环生长在蜀郡,三月采挖根部,阴干。

《蜀都赋》中提到黄环,刘逵解释说:黄环产自蜀郡。
沈括的《补笔谈》中提到:黄环就是现在的朱藤,全国各地都有。叶子像槐树叶,花穗悬挂,紫色像葛花,可以当菜吃,但如果火候不够,也有轻微毒性。京城人家的园子里,常搭大架子种植,称为紫藤花。


解释:

  1. 黄环的性味与功效
    黄环味苦,性平,主要用于治疗蛊毒、鬼注等古代认为由邪气或鬼魅引起的疾病,以及咳嗽、寒热等症状。它被认为具有解毒、驱邪、止咳的功效。

  2. 别名与产地
    黄环有多个别名,如“凌泉”、“大就”、“生刍”、“根韭”等。它主要生长在蜀郡(今四川一带),三月采挖根部,阴干后使用。

  3. 植物特征
    黄环是一种木本植物,叶子黄色,圆形顶端,茎粗大,叶子有黄白色汁液。五月结圆形果实,根部黄色,纹理像车轮的辐条。

  4. 历史记载与考证

    • 《吴普》中提到,黄环有毒,需谨慎使用。
    • 《名医》记载了它的产地和采收时间。
    • 《蜀都赋》和沈括的《补笔谈》进一步考证了黄环的植物特征,认为它就是现在的朱藤(紫藤花),并提到它的花可以食用,但需注意火候,否则有轻微毒性。
  5. 现代理解
    从现代植物学的角度来看,黄环可能是一种藤本植物,类似于紫藤。它的花和叶子可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需注意其毒性,谨慎使用。

总结来说,黄环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解毒、驱邪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蛊毒、咳嗽等疾病。现代考证认为它可能是紫藤的一种,但其具体药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