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玉石部·戎盐
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
大盐,令人吐(《御览》引云,主肠胃结热,《大观本》,作黑字)。
卤盐,味苦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御览》引云,一名寒石,明目益气)。生池泽(旧作三种,今并)。
《名医》曰戎盐,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采,大盐,生邯郸又河东,卤盐,生河东盐池。
案《说文》云:盐咸也,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卤,西方咸地也,从西省象盐形,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北山经云:景山南望盐贩之泽。郭璞云:即解县盐池也,今在河东猗氏县,案在山西安邑运城。

白话文翻译:

戎盐
主要功效是明目。用于治疗眼睛疼痛,增强气力,坚固肌肉和骨骼,去除毒蛊。

大盐
能使人呕吐(《御览》引用说,主要用于肠胃积热,《大观本》中,这一句是黑字)。

卤盐
味道苦寒,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消渴、狂躁和烦躁,去除邪气以及蛊毒,使肌肤柔软(《御览》引用说,别名寒石,能明目益气)。生长在池泽中(旧本分为三种,现合并为一)。

《名医》记载,戎盐,别名胡盐,产自胡盐山以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产的为青色,南海产的为红色,十月采集。大盐产自邯郸和河东,卤盐产自河东盐池。

《说文解字》解释:盐,咸味。古时候宿沙最初开始煮海盐。卤,指西方的咸地,字形从西省,像盐的形状。安定有卤县,东方称为斥,西方称为卤盐。河东盐池,长五十一里,宽七里,周长一百一十六里。《北山经》记载:景山南望盐贩之泽。郭璞注解说:即解县盐池,今在河东猗氏县,位于山西安邑运城。

解释:

  1. 戎盐:这是一种古代记载的盐类药材,主要功效是明目、止痛、增强气力、坚固肌肉和骨骼,还能去除毒蛊。在古代,戎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尤其在治疗眼疾和增强体质方面有显著效果。

  2. 大盐:这种盐的主要作用是催吐,尤其适用于肠胃积热的情况。古代医家认为,通过呕吐可以排除体内的积热和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卤盐:味道苦寒,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消渴(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症状)、狂躁和烦躁等症状。卤盐还有去除邪气和蛊毒的作用,同时能使肌肤柔软。古代医家认为,卤盐在清热解毒和调理肌肤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4. 产地和采集:戎盐主要产自胡盐山、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等地,北海产的为青色,南海产的为红色,十月采集。大盐产自邯郸和河东,卤盐产自河东盐池。这些盐类药材的产地和采集时间在古代医学中有着严格的规范,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5. 历史背景:古代文献如《说文解字》和《北山经》中都有关于盐的记载,说明盐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种重要的药材。盐的产地和种类在古代医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和分类,反映了古代医家对药材的严谨态度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这段内容详细记载了戎盐、大盐和卤盐的功效、产地和采集时间,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盐类药材的重视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