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虫鱼部·贝子
味咸平。
主目翳,鬼注,虫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贝齿,生东海。
案《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居陆名飙。在水名,象形,《尔雅》云:贝小者。郭璞云:今细贝,亦有紫色,出日南,又,小而椭。郭璞云:即上小贝。

白话文翻译

贝子,味道咸,性平。

主治:眼翳(眼睛上的白斑)、鬼注(一种古代认为由鬼魂引起的疾病)、虫毒(由寄生虫或毒虫引起的疾病)、腹痛、下血(便血或尿血)、五癃(五种小便不通的病症),能利水道(促进排尿)。使用时,烧制后效果更佳。贝子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

《名医》中提到:贝子又名贝齿,生长在东海。

《说文解字》中解释:贝是一种海中的介壳类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叫飙,生活在水中的叫贝,形状像贝壳。《尔雅》中提到:贝子中的小者。郭璞解释说:现在称为细贝,也有紫色的,产自日南(今越南南部)。另外,小而椭圆的贝子。郭璞解释说:就是上述的小贝。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贝子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以及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

  1. 性味:贝子味咸,性平。咸味通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平性则意味着它既不偏寒也不偏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2. 功效

    • 目翳:治疗眼睛上的白斑或白内障。
    • 鬼注:古代认为由鬼魂引起的疾病,可能指一些难以解释的病症。
    • 虫毒:由寄生虫或毒虫引起的疾病。
    • 腹痛:缓解腹部疼痛。
    • 下血:治疗便血或尿血。
    • 五癃:五种小便不通的病症,贝子能促进排尿,治疗这些症状。
  3. 使用方法:贝子在使用时,烧制后效果更佳。这可能是因为烧制后能增强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4. 生长环境:贝子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特别是东海地区。

  5. 古代文献记载

    • 《名医》:提到贝子又名贝齿,生长在东海。
    • 《说文解字》:解释贝是一种海中的介壳类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叫飙,生活在水中的叫贝。
    • 《尔雅》:提到贝子中的小者,郭璞解释为细贝,也有紫色的,产自日南。小而椭圆的贝子就是小贝。

总的来说,贝子在古代中医中被认为具有多种治疗功效,特别是在治疗眼部疾病、腹痛、便血和排尿困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