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虫鱼部·马陆
味辛温。
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创,白秃。一名百足。生川谷。
《吴普》曰:一名马轴,(《御览》)。
《名医》曰:一名马轴,生元菟。
案《说文》云:蠲,马蠲也,从虫皿,益声,勹象形。明堂月令曰:腐草为蠲。《广雅》云,蛆蟝,马,马蚿也,又马践,蛆也。《尔雅》云:蛝,马践。郭璞云:马蠲匀,俗呼马蟝,《淮南子》时则训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蚈.高诱云:蚈,马蚈也,幽冀谓之秦渠,又蚈论训云:蚈足众,而走不若蛇,又兵略训云:若蚈之足。高诱云:蠸,马蚿也,方言云,马蚿,北燕谓之蛆渠,其大者谓之马蚰。《博物志》云:马蚿,一名百足,中断成两段,名行而去。
白话文翻译
马陆
味道辛辣,性温。
主要治疗腹部大块硬块,能够消散积聚,消除息肉,治疗恶疮和白秃。别名“百足”。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 说:马陆又叫“马轴”(见《御览》)。
《名医》 说:马陆又叫“马轴”,生长在元菟。
考证
《说文解字》说:“蠲”就是马蠲,字形从“虫”和“皿”,益声,勹象形。《明堂月令》说:“腐草化为蠲。”《广雅》说:“蛆蟝”就是马,也就是马蚿;又说“马践”就是蛆。《尔雅》说:“蛝”就是马践。郭璞解释说:“马蠲”匀称,俗称为“马蟝”。《淮南子·时则训》说:“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蚈。”高诱解释说:“蚈”就是马蚈,幽冀地区称之为“秦渠”。《淮南子·蚈论训》说:“蚈的脚很多,但走得不如蛇快。”《淮南子·兵略训》说:“像蚈的脚一样多。”高诱解释说:“蠸”就是马蚿。《方言》说:“马蚿”在北方燕地称为“蛆渠”,其中较大的称为“马蚰”。《博物志》说:“马蚿”又叫“百足”,如果中间断成两段,两段都能继续行走。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马陆”的记载。马陆是一种多足虫类,具有辛辣和温性的药性,主要用于治疗腹部硬块、积聚、息肉、恶疮和白秃等病症。它有几个别名,如“百足”、“马轴”等,生长在山谷中。
文中引用了多部古籍的记载,进一步解释了马陆的别名、形态特征以及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例如,《说文解字》中提到“蠲”就是马蠲,字形从“虫”和“皿”;《广雅》和《尔雅》中也提到马陆的不同别名和特征;《淮南子》和《博物志》则描述了马陆的生态特征,如腐草化为马陆,以及马陆断成两段后仍能行走的特性。
总的来说,这段内容不仅记录了马陆的药用价值,还通过多部古籍的引证,丰富了对其形态、生态和别名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