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玉石部·石流黄
(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
味酸温。
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御览》引云: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气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生山谷。
《吴普》曰: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矾,古字),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日采,治妇人血结(《御览》云:治妇人绝阴,能合金银铜铁)。
《名医》曰:生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案《范子计然》云:石流黄出汉中,又云刘冯饵石流黄而更少。刘逵注吴都赋云:流黄,土精也。
白话文翻译:
石流黄(古时写作“硫”,《御览》中引用时写作“流”)
性味:味酸,性温。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的阴部溃疡、痔疮、恶血等症状,能够强健筋骨,治疗秃头,还能使金银铜铁等金属发生变化(《御览》中引用时提到:石流青、白色,主要能增强肝气,明目;石流赤,生长在羌道山谷中)。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硫黄又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都认为它有毒,医和、扁鹊则认为它苦而无毒。它可能生长在易阳或河西地区,颜色多样,黄色的是矾石液(潘,即矾的古字)。燃烧时会发出紫色火焰,通常在八月或九月采集,用于治疗妇女的血结(《御览》中提到:能治疗妇女的绝阴,还能使金银铜铁等金属发生变化)。
《名医》记载:硫黄生长在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是矾石的液体。
《范子计然》记载:石流黄出产于汉中,还有记载说刘冯服用石流黄后变得更年轻。刘逵在注释《吴都赋》时提到:流黄是土精。
解释:
- 石流黄:即硫黄,是一种矿物药物,主要成分为硫。
- 性味:味酸,性温,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收敛和温补作用。
- 主治:
- 妇女阴蚀、疽痔恶血:硫黄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痔疮。
- 坚筋骨:硫黄可能有助于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强度。
- 除头秃:硫黄可能对治疗脱发有一定效果。
- 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硫黄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使金属发生变化,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
- 妇女阴蚀、疽痔恶血:硫黄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和痔疮。
- 产地:硫黄主要生长在山谷中,如东海牧羊山、太山河西山等地。
- 历史记载:古代医家对硫黄的性质和用途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有毒,有的认为无毒。硫黄还被认为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总结:
石流黄(硫黄)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矿物,主要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痔疮、脱发等,同时具有强健筋骨的作用。古代医家对其性质和用途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