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玉石部·雄黄
味苦平寒。
主寒热,鼠瘘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炼食之,轻食神仙。一名黄食石。生山谷。
《吴普》曰:雄黄,神农苦,山阴有丹雄黄,生山之阳,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
《名医》曰:生武都敦煌山之阳,采无时。
案《西山经》云:高山其下多雄黄。郭璞云:晋太兴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数千斤雄黄。《抱朴子·仙药》云: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光明晔晔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
白话文翻译:
雄黄,味道苦,性平寒。
主要治疗寒热病、鼠瘘(淋巴结结核)、恶疮、疽痔、死肌(肌肉坏死),能杀灭精怪、恶鬼、邪气,以及各种虫毒,功效胜过五种兵器。经过炼制后食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甚至达到神仙的境界。雄黄还有一个别名叫“黄食石”。它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神农认为雄黄味苦。山阴地区有丹雄黄,生长在山的阳面,因此称为“雄”,是丹中之雄,所以得名雄黄。
《名医》记载:雄黄产于武都敦煌山的阳面,采集没有固定的时间。
《西山经》记载:高山下面多产雄黄。郭璞注释说:晋太兴三年,高平郡境内有山崩,从中挖出数千斤雄黄。
《抱朴子·仙药》记载:雄黄应当选用武都山所产的,纯净无杂质,颜色如鸡冠般红,光泽明亮,才适合使用。如果只是纯黄色,没有红色光泽的,不能用作仙药,只能用来治疗普通的疾病。
解释:
性味与功效:
雄黄味苦,性平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驱邪等功效。古代认为它可以治疗寒热病、鼠瘘(类似淋巴结结核的疾病)、恶疮、疽痔、死肌等病症,还能驱除邪气、杀灭虫毒,甚至能抵御精怪、恶鬼等超自然的存在。炼食与神仙:
古人认为,雄黄经过炼制后食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甚至达到神仙的境界。这反映了古代对雄黄的神秘化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产地与品质:
雄黄主要产于武都敦煌山的阳面,尤其是武都山所产的雄黄被认为品质最佳,颜色如鸡冠般红,光泽明亮,适合用作仙药。而其他颜色较浅的雄黄则只能用于治疗普通疾病。历史记载:
《西山经》和郭璞的记载表明,雄黄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矿物,甚至在山崩时被发现大量存在。《抱朴子》则进一步强调了雄黄的品质标准,反映了古人对药材选择的严谨态度。文化意义:
雄黄在古代不仅是一种药材,还被赋予了驱邪、避鬼等神秘功能,成为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原料。其“炼食之,轻食神仙”的说法,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总结来说,这段内容展现了雄黄在中医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古代文化中的神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