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米谷部·粟米
味咸微寒。
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大观本草》,作黑字,据《吴普》增)。
《吴普》曰:陈粟,神农黄帝苦无毒,治脾热,渴,粟养肾气(《御览》)。
案《说文》云:粟、嘉谷实也。孙炎注《尔雅》粢稷云:粟也,今关中人呼小米为粟米,是。
白话文翻译:
中品·米谷部·粟米
粟米味道咸,性微寒。主要功效是滋养肾气,清除胃脾中的热邪,补益元气。陈年的粟米味道苦,主要用于治疗胃热、消渴(糖尿病)和利尿(《大观本草》中记载为黑字,根据《吴普》增补)。
《吴普》说:陈年的粟米,神农和黄帝认为它味苦、无毒,可以治疗脾热和口渴,粟米还能滋养肾气(《御览》)。
《说文解字》解释说:粟是优良谷物的果实。孙炎在注释《尔雅》中的“粢稷”时说:粟就是现在关中地区人称的小米。
解释:
性味与功效:
- 粟米味咸,性微寒,主要作用是滋养肾气,清除胃脾中的热邪,补益元气。
- 陈年的粟米味道苦,主要用于治疗胃热、消渴(糖尿病)和利尿。
- 粟米味咸,性微寒,主要作用是滋养肾气,清除胃脾中的热邪,补益元气。
古籍引用:
- 《吴普》中提到,陈年的粟米味苦、无毒,可以治疗脾热和口渴,同时还能滋养肾气。
- 《说文解字》和孙炎的注释解释了粟米就是现在关中地区所称的小米。
- 《吴普》中提到,陈年的粟米味苦、无毒,可以治疗脾热和口渴,同时还能滋养肾气。
应用:
- 粟米(小米)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肾虚、胃热、消渴等症状。
- 陈年粟米因其苦味,更适合用于清热、利尿的治疗。
- 粟米(小米)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肾虚、胃热、消渴等症状。
总结来说,粟米(小米)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利尿功效的谷物,尤其适用于肾虚、胃热、消渴等症状。陈年粟米因其苦味,更适合用于清热、利尿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