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枲耳实
味甘温。
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枲,一名地葵。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葹,一名常思,生安陆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案《说文》云:荪,卷耳也。苓,卷耳也。《广雅》云:苓,耳葹,常枲,胡枲,枲耳也。《尔雅》云:苍耳,苓耳。郭璞云:江东呼为常枲,形似鼠耳,丛生如盘。《毛诗》云:采采卷耳。《传》云:卷耳,苓耳也。陆玑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珰,今或谓之耳珰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幽州人谓之爵耳。《淮南子》览冥训云:位贱尚枲。高诱云:枲者,枲耳,菜名也。幽冀谓之檀菜,雒下谓之胡枲。
白话文翻译:
枲耳实,味道甘甜,性温。主要治疗风邪引起的头痛、寒痛、风湿、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疼痛,以及恶肉死肌。长期服用可以益气,使耳目聪明,增强记忆力,使身体轻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胡枲”,另一个名字叫“地葵”。生长在山川河谷之中。
《名医》中提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葹”,另一个名字叫“常思”,生长在安陆和六安的田野中,果实成熟时采摘。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荪”就是卷耳,“苓”也是卷耳。《广雅》中提到:“苓”又叫“耳葹”、“常枲”、“胡枲”,都是枲耳的别名。《尔雅》中提到:“苍耳”就是“苓耳”。郭璞解释说:江东地区称之为“常枲”,形状像老鼠的耳朵,丛生在一起像盘子。《毛诗》中提到:“采采卷耳。”《传》中说:“卷耳”就是“苓耳”。陆玑解释说:叶子是青色的,白色花朵,细茎蔓生,可以煮着吃,口感滑但味道淡,四月份结子,形状像妇人的耳珰,现在也有人称之为“耳珰草”。郑康成说它是“白胡荽”,幽州人称之为“爵耳”。《淮南子》中的“览冥训”提到:“位贱尚枲。”高诱解释说:“枲”就是“枲耳”,是一种菜名。幽冀地区称之为“檀菜”,雒下地区称之为“胡枲”。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枲耳实(即苍耳)的性味、功效、别名及其生长环境。枲耳实味甘性温,主要用于治疗风邪引起的头痛、寒痛、风湿、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等症状,同时还能治疗恶肉死肌。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体质,使耳目聪明,增强记忆力,使身体轻健。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枲耳实的多个别名,如“胡枲”、“地葵”、“葹”、“常思”等,并对其形态、生长环境及不同地区的称呼进行了详细描述。枲耳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幽冀地区称之为“檀菜”,雒下地区称之为“胡枲”,江东地区称之为“常枲”。
总体来说,枲耳实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用于中医治疗风湿、疼痛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