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王瓜
味苦寒。
主消渴内痹淤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俞聋。一名土瓜。生平泽。
《名医》曰:生鲁地田野,及人家垣墙间,三月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萯,王萯也。《广雅》云:葵菇,瓜(娄瓜),王瓜也。《夏小正》云:四月王萯秀。《尔雅》云:钩葵菇。郭璞云:钩,(娄瓜)也。一名王瓜,实如瓝瓜,正赤,味苦,月令,王瓜生。郑元云:月令云,王萯生,孔颖连云:疑王萯,则王瓜也。《管子·地员篇》,剽土之次,曰:五沙:其种大萯细萯,白茎青秀以蔓。本草图经云:大,即王萯也。亦谓之土瓜,自别是一物。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白话文翻译:
王瓜,味道苦,性寒。主要功效是治疗消渴(糖尿病)、内痹(内部气血不畅)、淤血、月经闭止、寒热交替、酸疼等症状,还能益气、治疗耳聋。别名叫做土瓜。它生长在平原湿地。
《名医》记载:王瓜生长在鲁地的田野和人家墙垣之间,三月采集根部,阴干后使用。
文献考证:
- 《说文解字》中提到:“萯,王萯也。”
- 《广雅》中提到:“葵菇,瓜(娄瓜),王瓜也。”
- 《夏小正》中提到:“四月王萯秀(开花)。”
- 《尔雅》中提到:“钩葵菇。”郭璞解释说:“钩,(娄瓜)也,一名王瓜,果实像瓝瓜,颜色正红,味道苦。”
- 《月令》中提到:“王瓜生。”郑玄解释说:“《月令》中提到‘王萯生’,孔颖达认为‘王萯’可能就是王瓜。”
- 《管子·地员篇》中提到:“剽土之次,曰:五沙:其种大萯细萯,白茎青秀以蔓。”说明王萯是一种植物。
- 《本草图经》中提到:“大,即王萯也。亦谓之土瓜,自别是一物。”说明王萯和土瓜是同一种植物。
解释:
王瓜是一种中药材,味苦性寒,主要用于治疗消渴(类似现代糖尿病)、内痹(气血不畅)、淤血、月经闭止、寒热交替、酸疼等症状,同时还能益气、治疗耳聋。它的别名是土瓜,生长在平原湿地。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王瓜在三月采集根部,阴干后使用。古代文献如《说文解字》《广雅》《夏小正》《尔雅》《月令》《管子·地员篇》和《本草图经》都对王瓜有所记载,说明它在古代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中还提到王瓜的别名“土瓜”和“王萯”,并描述了它的形态特征,如果实像瓝瓜,颜色正红,味道苦等。
总的来说,王瓜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与气血不畅、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