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积雪草
味苦寒。
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名医》曰:生荆州。
案陶宏景云: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本草图经云: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
白话文翻译:
积雪草,味道苦,性寒。
主要治疗严重的高热、恶性的疮痈疽、皮肤溃烂蔓延、红斑、皮肤发红、身体发热等症状。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
《名医别录》中提到:积雪草生长在荆州地区。
陶弘景说:荆楚地区的人因为它的叶子像铜钱,所以称它为“地钱草”。徐仪的《药图》中则称它为“连钱草”。《本草图经》中提到:在咸洛两京(即洛阳和长安)也有积雪草,有人称它为“胡薄荷”。
解释:
性味与功效:
- 积雪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 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恶性疮痈、皮肤溃烂、红斑、皮肤发红、身体发热等症状,说明它在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方面有显著作用。
- 积雪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生长环境:
- 积雪草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说明它喜欢湿润的环境。
- 积雪草生长在山川河谷地带,说明它喜欢湿润的环境。
别名与分布:
- 积雪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别名,如“地钱草”“连钱草”“胡薄荷”,反映了它在各地的普遍性和民间认知。
- 主要分布在荆州(今湖北一带),但在洛阳和长安(今河南、陕西一带)也有生长,说明其分布范围较广。
- 积雪草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别名,如“地钱草”“连钱草”“胡薄荷”,反映了它在各地的普遍性和民间认知。
历史记载:
- 陶弘景和徐仪等古代医药学家对积雪草有详细描述,说明它在古代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
- 《本草图经》是宋代的一部重要本草著作,提到积雪草在洛阳和长安的分布,进一步印证了它的广泛性。
- 陶弘景和徐仪等古代医药学家对积雪草有详细描述,说明它在古代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
总结:
积雪草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的草药,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疮痈、皮肤溃烂等症状。它在古代医药中应用广泛,且有多个别名,反映了其在民间的普遍认知和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