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草部·黄芩
味苦平。
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吴普》曰:黄芩,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红芩,一名印头,一名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小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生秭归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金),黄(上艹下金)也。《广雅》云:(上艹下妊)葿,黄文,内虚,黄芩也。《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

白话文翻译

黄芩

味道:苦,性平。

主要功效:治疗各种热症、黄疸、肠道疾病、腹泻、利水、通经闭、治疗恶疮、溃疡、火伤。又名“腐肠”。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记载:黄芩,又名黄文、妒妇、虹胜、红芩、印头、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认为它味苦,无毒。李氏认为它性微温。二月长出赤黄色的叶子,叶子两两或四四相对,茎中空,形状或方或圆,高三四尺。四月开紫红色的花,五月结黑色的果实,根黄色。从二月到九月可以采集。

《名医》记载:黄芩,又名空肠、内虚、黄文、经芩、妒妇。生长在秭归和冤句。三月三日采集根部,阴干。

《说文解字》解释:(上艹下金),即黄芩。《广雅》解释:(上艹下妊)葿,即黄文、内虚、黄芩。《范子计然》记载:黄芩产自三辅,颜色黄的品质好。

解释

  1. 黄芩的性味:味苦,性平。苦味通常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的作用,性平则表示它不偏寒也不偏热,适用于多种体质。

  2. 主要功效

    • 治疗热症: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热症。
    • 黄疸:黄疸通常与肝胆湿热有关,黄芩可以清热利湿,帮助治疗黄疸。
    • 肠道疾病、腹泻:黄芩可以清热燥湿,治疗肠道湿热引起的疾病和腹泻。
    • 利水:黄芩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 通经闭:黄芩可以活血通经,治疗经闭。
    • 恶疮、溃疡、火伤: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恶疮、溃疡和火伤。
  3. 别名:黄芩有多种别名,如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红芩、印头、内虚等,反映了它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使用和认知。

  4. 生长环境和采集时间:黄芩生长在山谷中,二月至九月可以采集,特别是三月三日采集根部,阴干后使用。

  5. 品质判断:根据《范子计然》的记载,黄芩产自三辅,颜色黄的品质好,说明产地和外观颜色是判断黄芩品质的重要标准。

总的来说,黄芩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草药,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利水、通经等,适用于多种热症和湿热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