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虫鱼部·伏翼
味咸平。
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川谷,(旧作禽部,今移)。
《吴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间,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艺文类聚)。
《名医》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
案《说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广雅》云,伏翼,飞鼠,仙鼠,(口式)(口墨)也。《尔雅》云:蝙蝠服翼。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伏翼,或谓之飞鼠,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虫只)(虫厘),李当之云:即天鼠。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

白话文翻译:

伏翼
味道咸,性平。
主要功效是治疗眼睛昏花,能明目,使人在夜间视力清晰,眼睛有神采。长期服用,能让人心情愉悦,容貌美丽,无忧无虑。伏翼的别名叫蝙蝠。生长在山川河谷中。(原本被归类在“禽部”,现在移到“虫鱼部”)。

《吴普》 说:伏翼,有时生长在人家的屋檐下,立夏之后采集,阴干。可以治疗眼睛昏花,使人在夜间视力清晰,眼睛有神采。(出自《艺文类聚》)。

《名医》 说:伏翼生长在泰山以及人家的屋檐下,立夏之后采集,阴干。

《说文解字》 说:蝙,就是蝙蝠;蝠,也是蝙蝠,又叫服翼。
《广雅》 说:伏翼,也叫飞鼠、仙鼠、(口式)(口墨)。
《尔雅》 说:蝙蝠就是服翼。
《方言》 说:蝙蝠,在关东地区叫伏翼,或者叫飞鼠、老鼠、仙鼠;在关西地区,秦陇一带叫蝙蝠;在北燕地区叫(虫只)(虫厘)。
李当之说:伏翼就是天鼠。

虫鱼部中品 共有十七种药物。原本有十六种,经过考证,将“禽部”中的伏翼移到此部。


解释:

  1. 伏翼:即蝙蝠,古代认为蝙蝠有明目的功效,尤其是治疗眼睛昏花和改善夜间视力。
  2. 性味:味咸,性平,说明其药性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3. 功效
    • 治疗眼睛昏花,明目。
    • 长期服用能让人心情愉悦,容貌美丽,无忧无虑。
  4. 生长环境:主要生长在山川河谷或人家屋檐下。
  5. 采集与炮制:立夏之后采集,阴干保存。
  6. 别名:蝙蝠、飞鼠、仙鼠、天鼠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
  7. 分类调整:原本归在“禽部”,后来被移到“虫鱼部”,说明古代对蝙蝠的分类存在争议。

总结: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伏翼(蝙蝠)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采集方法以及别名等信息。古代认为蝙蝠有明目的功效,尤其是改善夜间视力,并认为长期服用能让人心情愉悦、容貌美丽。此外,还提到蝙蝠在不同地区的叫法以及分类上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