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刺应五脏论
歧伯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无针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以应肺也。二曰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以取经络之血,以应心也。三曰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以应肝也。四曰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以应脾也。五曰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至骨,以取骨痹,以应肾也。”
《针灸大成》卷一·五刺应五脏论的内容可以翻译为白话文并解释如下:
白话文翻译:
岐伯说:“针刺有五种方法,分别对应五脏。第一种叫做‘半刺’,就是浅刺皮肤并迅速出针,不刺入肌肉,就像拔毛一样,用来调节皮肤的气,对应肺脏。第二种叫做‘豹文刺’,是在身体的前后左右进行针刺,刺中经脉,用来调节经络中的血,对应心脏。第三种叫做‘关刺’,是直刺左右筋的尽端,用来治疗筋的痹症,但要小心不要出血,对应肝脏。第四种叫做‘合谷刺’,是在肌肉之间像鸡足一样左右刺入,用来治疗肌肉的痹症,对应脾脏。第五种叫做‘输刺’,是直刺直出,深刺至骨,用来治疗骨的痹症,对应肾脏。”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五种针刺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式和治疗目的,并且与五脏相对应。这五种针刺方法分别是:
半刺:浅刺皮肤,不深入肌肉,用于调节皮肤的气,对应肺脏。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
豹文刺:在身体的前后左右进行针刺,刺中经脉,用于调节经络中的血,对应心脏。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关刺:直刺左右筋的尽端,用于治疗筋的痹症,但要小心不要出血,对应肝脏。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与肝脏相关的疾病,如筋膜炎。
合谷刺:在肌肉之间像鸡足一样左右刺入,用于治疗肌肉的痹症,对应脾脏。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与脾脏相关的疾病,如肌肉疼痛。
输刺:直刺直出,深刺至骨,用于治疗骨的痹症,对应肾脏。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
这五种针刺方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