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标本论
歧伯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它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刺王公布衣:歧伯曰:“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而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其气之剽悍滑利也。寒痹内热,刺布衣以火淬之,刺大人以药熨之。”
刺常人黑白肥瘦:歧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瘦人皮薄色白,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刺壮士:歧伯曰:“壮士真骨,坚肉缓节,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刺婴儿: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刺可也。”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歧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使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盖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卷一·标本论
岐伯说:
1. 先病后逆者,治其本;先逆后病者,治其本。
- 翻译: 如果先有疾病,后有气逆,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如果先有气逆,后有疾病,也应该治疗气逆的根本。
- 解释: 无论疾病和气逆的先后顺序,都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治疗。
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
- 翻译: 如果先有寒症,后有疾病,应该治疗寒症的根本;如果先有疾病,后有寒症,也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 解释: 寒症和疾病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治疗的根本是一致的。
- 翻译: 如果先有寒症,后有疾病,应该治疗寒症的根本;如果先有疾病,后有寒症,也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它病。
- 翻译: 如果先有热症,后有疾病,应该治疗热症的根本;如果先有泄泻,后有其他疾病,应该治疗泄泻的根本,并且要调理好,然后再治疗其他疾病。
- 解释: 热症和泄泻都是疾病的根源,需要先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再处理其他症状。
- 翻译: 如果先有热症,后有疾病,应该治疗热症的根本;如果先有泄泻,后有其他疾病,应该治疗泄泻的根本,并且要调理好,然后再治疗其他疾病。
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
- 翻译: 如果先有疾病,后有中满(腹部胀满),应该治疗中满的表象;如果先有疾病,后有泄泻,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 解释: 中满是表象,需要先缓解症状;泄泻是根本问题,需要治疗根源。
- 翻译: 如果先有疾病,后有中满(腹部胀满),应该治疗中满的表象;如果先有疾病,后有泄泻,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气。
- 翻译: 如果先有中满,后有烦心,应该治疗中满的根本;有外邪和内邪的区别。
- 解释: 中满和烦心是相关的,需要治疗中满的根本;外邪和内邪的治疗方法不同。
- 翻译: 如果先有中满,后有烦心,应该治疗中满的根本;有外邪和内邪的区别。
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 翻译: 如果大小便不通畅,应该治疗这个表象;如果大小便通畅,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 解释: 大小便不通是紧急症状,需要先缓解;通畅后则需要治疗疾病的根源。
- 翻译: 如果大小便不通畅,应该治疗这个表象;如果大小便通畅,应该治疗疾病的根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 翻译: 如果疾病发作时有余症(症状明显),应该先治疗根本,再治疗表象;如果疾病发作时不足(症状不明显),应该先治疗表象,再治疗根本。
- 解释: 根据症状的明显程度,决定治疗的先后顺序。
- 翻译: 如果疾病发作时有余症(症状明显),应该先治疗根本,再治疗表象;如果疾病发作时不足(症状不明显),应该先治疗表象,再治疗根本。
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 翻译: 要仔细观察病情的轻重,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法,病情轻时可以同时治疗,病情重时要单独治疗,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后有其他疾病,应该治疗根本。
- 解释: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先后顺序,灵活选择治疗方法。
- 翻译: 要仔细观察病情的轻重,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法,病情轻时可以同时治疗,病情重时要单独治疗,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后有其他疾病,应该治疗根本。
刺王公布衣
岐伯说:
1. 膏粱藿菽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
- 翻译: 膏粱(富贵人)和藿菽(平民)的体质不同,怎么能用同样的方法呢?气滑的人针刺时要快,气涩的人针刺时要慢,气悍的人用细针浅刺,气涩的人用粗针深刺,深刺时要留针,浅刺时要快。
- 解释: 不同体质的人需要不同的针刺方法,要根据气的滑涩和悍猛程度来决定针刺的深浅和快慢。
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而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其气之剽悍滑利也。
- 翻译: 因此,针刺平民时要深刺并留针,针刺富贵人要轻刺并缓慢。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气不同。
- 解释: 平民和富贵人的体质不同,针刺方法也要相应调整。
- 翻译: 因此,针刺平民时要深刺并留针,针刺富贵人要轻刺并缓慢。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气不同。
寒痹内热,刺布衣以火淬之,刺大人以药熨之。
- 翻译: 对于寒痹内热的症状,针刺平民时要用火淬法,针刺富贵人时要用药物熨法。
- 解释: 不同体质的人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平民和富贵人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 翻译: 对于寒痹内热的症状,针刺平民时要用火淬法,针刺富贵人时要用药物熨法。
刺常人黑白肥瘦
岐伯说:
1. 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 翻译: 年轻力壮,血气充盈,皮肤坚固的人,如果感染了邪气,针刺时要深刺并留针。
- 解释: 体质强壮的人需要深刺并留针,以更好地驱除邪气。
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 翻译: 肥胖的人,肩膀宽阔,腋下和脖子肉厚,皮肤黑,嘴唇厚,血液黑而浑浊,气涩而迟缓。这种人贪于索取和给予,针刺时要深刺并留针,多增加针刺次数。
- 解释: 肥胖的人体质特殊,需要深刺并留针,且要增加针刺次数。
- 翻译: 肥胖的人,肩膀宽阔,腋下和脖子肉厚,皮肤黑,嘴唇厚,血液黑而浑浊,气涩而迟缓。这种人贪于索取和给予,针刺时要深刺并留针,多增加针刺次数。
瘦人皮薄色白,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 翻译: 瘦人皮肤薄而白,肌肉少,嘴唇薄,说话轻,血液清而气滑,容易气脱,容易血损,针刺时要浅刺并快速。
- 解释: 瘦人体质较弱,需要浅刺并快速,以避免损伤气血。
- 翻译: 瘦人皮肤薄而白,肌肉少,嘴唇薄,说话轻,血液清而气滑,容易气脱,容易血损,针刺时要浅刺并快速。
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 翻译: 针刺肥胖的人要用秋冬的方法,针刺瘦人要用春夏的方法。
- 解释: 肥胖和瘦人的体质不同,针刺方法也要根据季节调整。
- 翻译: 针刺肥胖的人要用秋冬的方法,针刺瘦人要用春夏的方法。
刺壮士
岐伯说:
1. 壮士真骨,坚肉缓节,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 翻译: 壮士骨骼坚实,肌肉坚实,关节灵活,如果体重较重,气涩血浊,针刺时要深刺并留针,多增加针刺次数;如果体格强壮,气滑血清,针刺时要浅刺并快速。
- 解释: 壮士的体质不同,针刺方法也要相应调整。
刺婴儿
岐伯说:
1.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刺可也。
- 翻译: 婴儿的肌肉脆弱,血少气弱,针刺时要用毫针浅刺并快速出针,每天可以针刺两次。
- 解释: 婴儿体质脆弱,针刺时要轻柔并快速,且不宜过多。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岐伯说:
1.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 翻译: 天在西北方不足,所以西北方属阴,人的右耳和右眼不如左耳和左眼明亮。地在东南方不足,所以东南方属阳,人的左手和左脚不如右手和右脚强壮。
- 解释: 人体的左右上下有不同的虚实,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针刺治疗。
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使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 翻译: 东方属阳,阳气在上,所以上半身明亮而下半身虚弱,因此耳目聪明,但手足不便。西方属阴,阴气在下,所以下半身强盛而上半身虚弱,因此耳目不聪明,但手足灵活。
- 解释: 人体的上下部分有不同的虚实,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针刺治疗。
- 翻译: 东方属阳,阳气在上,所以上半身明亮而下半身虚弱,因此耳目聪明,但手足不便。西方属阴,阴气在下,所以下半身强盛而上半身虚弱,因此耳目不聪明,但手足灵活。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 翻译: 因此,如果上下都感染了邪气,上半身右侧严重,下半身左侧严重,这是天地阴阳不能完全平衡的结果,所以邪气会停留。
- 解释: 邪气的停留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有关,需要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针刺治疗。
- 翻译: 因此,如果上下都感染了邪气,上半身右侧严重,下半身左侧严重,这是天地阴阳不能完全平衡的结果,所以邪气会停留。
盖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 翻译: 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纪(八种节气),地有五里(五种地形),所以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因此天地的动静是神明的纲纪,所以能够生长收藏,循环往复。
- 解释: 天地的规律是万物生长的基础,针刺治疗也要遵循这些规律。
- 翻译: 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纪(八种节气),地有五里(五种地形),所以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因此天地的动静是神明的纲纪,所以能够生长收藏,循环往复。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翻译: 贤人通过上配天来养头,下象地来养足,中傍人事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喉,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解释: 人体的各个部分与天地的气息相通,针刺治疗也要根据这些相通关系来进行。
- 翻译: 贤人通过上配天来养头,下象地来养足,中傍人事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喉,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 翻译: 六经是河流,肠胃是海洋,九窍是水注之气。以天地为阴阳,阳之汗像天地之雨,阳之气像天地之疾风。暴气象雷,逆气象阳,因此治疗如果不遵循天的规律,不用地的方法,就会带来灾害。
- 解释: 针刺治疗要遵循天地的规律,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 翻译: 六经是河流,肠胃是海洋,九窍是水注之气。以天地为阴阳,阳之汗像天地之雨,阳之气像天地之疾风。暴气象雷,逆气象阳,因此治疗如果不遵循天的规律,不用地的方法,就会带来灾害。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 翻译: 因此,邪风来得快如风雨,所以善于治疗的人,先治疗皮毛,其次治疗肌肤,其次治疗筋脉,其次治疗六腑,最后治疗五脏。治疗五脏的人,半死半生。
- 解释: 治疗要由外到内,先治疗表面的症状,再治疗内部的疾病。
- 翻译: 因此,邪风来得快如风雨,所以善于治疗的人,先治疗皮毛,其次治疗肌肤,其次治疗筋脉,其次治疗六腑,最后治疗五脏。治疗五脏的人,半死半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肤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 翻译: 因此,天之邪气感染会伤害五脏;水谷的寒热感染会伤害六腑;地的湿气感染会伤害皮肤筋脉。所以善于用针的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观察过与不及的道理,见微知著,用针时不会有危险。
- 解释: 针刺治疗要灵活运用阴阳、左右、表里的关系,观察病情的过与不及,见微知著,才能安全有效地治疗。
- 翻译: 因此,天之邪气感染会伤害五脏;水谷的寒热感染会伤害六腑;地的湿气感染会伤害皮肤筋脉。所以善于用针的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观察过与不及的道理,见微知著,用针时不会有危险。
总结
《针灸大成》卷一·标本论主要讲述了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了治疗时要分清标本、虚实、阴阳,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和季节灵活调整针刺的深浅、快慢和次数。同时,还强调了针刺治疗要遵循天地的规律,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灵活运用阴阳、左右、表里的关系,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