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皮部论
帝曰:“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歧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不与,疑不愈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皮肤的十二个部位,它们生病时都会有什么表现呢?”
岐伯回答说:“皮肤是经脉的分部。当外邪侵入皮肤时,皮肤的腠理(毛孔和皮肤纹理)就会打开。腠理打开后,邪气就会进入并停留在络脉中。如果络脉被邪气充满,邪气就会进一步流入经脉。当经脉也被邪气充满时,邪气就会深入并停留在脏腑中。因此,皮肤有其特定的分部,如果邪气不被及时驱除,就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不与”在这里可能是指“不愈”,即疾病未能治愈。
解释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外邪侵入人体的过程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具体解释如下:
皮肤与经脉的关系:皮肤是经脉的分部,意味着皮肤与经脉有密切的联系。外邪首先侵入皮肤,然后通过皮肤的腠理进入络脉。
邪气的侵入过程:
- 腠理开:外邪侵入皮肤后,皮肤的腠理(毛孔和皮肤纹理)会打开,为邪气进入体内提供通道。
- 邪入络脉:邪气通过腠理进入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负责输送气血。
- 络脉满则注于经脉:如果络脉被邪气充满,邪气就会进一步流入经脉。
- 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当经脉也被邪气充满时,邪气就会深入并停留在脏腑中,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 腠理开:外邪侵入皮肤后,皮肤的腠理(毛孔和皮肤纹理)会打开,为邪气进入体内提供通道。
皮部的分部与疾病:皮肤有其特定的分部,如果邪气不被及时驱除,就会在这些分部中停留并引发严重的疾病。
“不与”的含义:这里的“不与”可能是指“不愈”,即疾病未能治愈,强调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总结
这段内容强调了外邪侵入人体的过程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通过了解这一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关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