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针法歌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
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
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
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
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
出针吹口气,摇动大其门。

《针灸大成》卷三·针法歌的内容描述了针灸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白话文翻译:

首先讲平针法,将针含在口中温润,然后按揉穴位使气散开,掐按穴位时要深一些。
将针放在穴位上,让患者咳嗽一声,随着咳嗽将针插入天部(浅层),然后停针,再深入至人部(中层)。
再次停针,深入至地部(深层),等待气至(患者有针感),如果气未至,可以用指甲切按经络。
接着提针,将针尖朝向病处,然后依次从地部、人部、天部退针。
补法时,要顺着经络刺入,让患者频繁吹气,随着吹气将针向左转动,依次归入天部、人部、地部,待气至后停针片刻,再弹针三次并温熨穴位。
出针时让患者吸气,迅速闭合针孔。
泻法时,要逆着经络取穴,让患者吸气时将针刺入,吸气时向右转动针,依次进入天部、人部、地部,转针后再次吸气,按此法停针。
出针时让患者吹气,并摇动针孔使其开大。


解释:

  1. 平针法:这是针灸的基本手法,强调针的温润和穴位的按揉,以帮助气机畅通。
  2. 天部、人部、地部:这是针灸中分层的概念,天部为浅层,人部为中层,地部为深层。针刺时根据病情和补泻需要选择不同深度。
  3. 补法与泻法
    • 补法:顺着经络刺入,配合患者吹气和左转针,目的是补益正气。
    • 泻法:逆着经络刺入,配合患者吸气和右转针,目的是泻去邪气。
  4. 气至:指患者感受到针感,如酸、麻、胀等,这是针灸起效的标志。
  5. 出针手法:补法出针时闭针孔,防止正气外泄;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促进邪气排出。

总结: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针灸的操作步骤,包括进针、分层、补泻手法、气至判断以及出针技巧,体现了针灸治疗中“调气”的核心思想。通过补泻手法,针灸可以调整人体气血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