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
雷火针法
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而畏刺者。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麝少许,蕲艾二两,以绵纸半尺,先铺艾茵于上,次将药未掺卷极紧,收用。按定痛穴,笔点记,外用纸六七层隔穴,将卷艾药,名雷火针也,取太阳真火,用圆珠火镜皆可,燃红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烧再按,九次即愈。
蒸脐治病法
五灵脂(八钱,生用)斗子青盐(五钱,生用)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天鼠粪(即夜明沙,二钱,微炒)地鼠粪(三钱,微炒)葱头(干者,二钱)木通(三钱)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水和荍面作圆圈,置脐上,将前药末以二钱放于脐内,用槐皮剪钱,放于药上,以艾灸之,每岁一壮,药与钱不时添换。依后开日,取天地阴阳正气,纳入五脏,诸邪不侵,百病不入,长生耐老,脾胃强壮。
立春巳时,春分未时,立夏辰时,夏至酉时,立秋戌时,秋分午时,立冬亥时,冬至寅时。此乃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白话文翻译
雷火针法
用于治疗因闪挫导致的骨骼间疼痛,以及因寒湿气而害怕针刺的患者。配方包括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少量麝香,以及蕲艾二两。制作方法是将绵纸半尺铺开,先铺上艾草,然后将上述药末均匀撒在艾草上,卷紧后备用。使用时,先确定疼痛的穴位,用笔标记,然后在穴位上覆盖六七层纸,将卷好的艾药(称为雷火针)放在纸上。取太阳真火或使用圆珠火镜点燃艾药,待其燃红后按压在穴位上,保持一段时间后取下,剪去灰烬,再烧再按,重复九次即可治愈。
蒸脐治病法
配方包括五灵脂(八钱,生用)、斗子青盐(五钱,生用)、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天鼠粪(即夜明沙,二钱,微炒)、地鼠粪(三钱,微炒)、葱头(干者,二钱)、木通(三钱)和少量麝香。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细末,用水和荍面做成圆圈,放在脐部,将药末二钱放入脐内,用槐皮剪成钱币形状,放在药上,用艾灸灸之。每次灸一壮,药与钱币不时添换。根据以下日期进行灸治,以吸纳天地阴阳正气,纳入五脏,使诸邪不侵,百病不入,达到长生耐老,脾胃强壮的效果。
灸治的日期和时辰如下:
- 立春:巳时
- 春分:未时
- 立夏:辰时
- 夏至:酉时
- 立秋:戌时
- 秋分:午时
- 立冬:亥时
- 冬至:寅时
这些时辰与四时之正气相合,全天地之造化,灸治无不灵验。
解释
雷火针法
雷火针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因外力导致的骨骼疼痛和因寒湿引起的疼痛。其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和药材,利用其温热和药效作用于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祛寒除湿、止痛的效果。雷火针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医“外治”的特点,通过外部的物理和化学刺激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蒸脐治病法
蒸脐治病法是一种通过脐部(神阙穴)进行艾灸的方法,脐部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通过艾灸脐部,可以调和阴阳,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配方中的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功效,通过艾灸的方式使药效深入体内,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灸治的日期和时辰选择与四时之正气相合,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