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八法手诀歌(聚英)
春夏先深而后浅,秋冬先浅而后深,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补虚泻实公孙是,列缺次当照海深,临泣外关和上下,后溪申脉用金针。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后二却是阴,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后三阳数定。临泣公孙肠中病,脊头腰背申脉攻,照海咽喉并小腹,内关行处治心疼。后溪前上外肩背,列缺针频率气通。急按慢提阴气升,急提慢按阳气降,取阳取阴皆六数,达人刺处有奇功。
《针灸大成》卷五·八法手诀歌(聚英)的内容主要讲述了针灸治疗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白话文翻译:
- 春夏先深而后浅,秋冬先浅而后深:在春夏季节,针灸时应先深刺后浅刺;而在秋冬季节,则应先浅刺后深刺。
- 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在针刺时,手法要轻柔,随着患者的呼吸节奏进行。在患者吸气时,寻找内关穴进行针刺。
- 补虚泻实公孙是,列缺次当照海深:对于虚证,应补法针刺公孙穴;对于实证,应泻法针刺列缺穴,随后再深刺照海穴。
- 临泣外关和上下,后溪申脉用金针:在治疗时,临泣穴和外关穴可以调和上下气血,后溪穴和申脉穴则用金针治疗。
- 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后二却是阴:先深刺后浅刺,行阴数(奇数)的手法,前三针后两针是阴数的操作。
- 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后三阳数定:先浅刺后深刺,行阳数(偶数)的手法,前两针后三针是阳数的操作。
- 临泣公孙肠中病,脊头腰背申脉攻:临泣穴和公孙穴可以治疗肠道疾病,申脉穴则用于治疗脊柱、头部和腰背的疾病。
- 照海咽喉并小腹,内关行处治心疼:照海穴可以治疗咽喉和小腹的疾病,内关穴则用于治疗心痛。
- 后溪前上外肩背,列缺针频率气通:后溪穴可以治疗肩背的疾病,列缺穴通过针刺可以疏通气血。
- 急按慢提阴气升,急提慢按阳气降:快速按压慢速提针可以使阴气上升,快速提针慢速按压可以使阳气下降。
- 取阳取阴皆六数,达人刺处有奇功:无论是取阳穴还是阴穴,针刺次数都是六次,精通此法的医者针刺处会有奇效。
解释:
- 季节与针刺深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针刺深浅,春夏阳气盛,先深后浅以顺应阳气;秋冬阴气盛,先浅后深以顺应阴气。
- 呼吸与手法:针刺时要根据患者的呼吸节奏进行,吸气时寻找内关穴,手法要轻柔。
- 补虚泻实:虚证用补法针刺公孙穴,实证用泻法针刺列缺穴,照海穴深刺以加强效果。
- 调和气血:临泣穴和外关穴可以调和上下气血,后溪穴和申脉穴用金针治疗特定疾病。
- 阴阳数法: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后二为阴数;先浅后深行阳数,前二后三为阳数。
- 特定穴位治疗:临泣穴和公孙穴治疗肠道疾病,申脉穴治疗脊柱、头部和腰背疾病,照海穴治疗咽喉和小腹疾病,内关穴治疗心痛,后溪穴治疗肩背疾病,列缺穴疏通气血。
- 手法与气机:快速按压慢速提针使阴气上升,快速提针慢速按压使阳气下降。
- 针刺次数:无论是取阳穴还是阴穴,针刺次数都是六次,精通此法的医者针刺处会有奇效。
这些原则和方法是针灸治疗中的基本操作,旨在通过调整针刺深浅、手法和穴位选择,达到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