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巳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表:
本表读法:
本表上行之天干代表十日,其右下角之小字为每日之主经。
本表左行之地支代表每日十二时辰,左旁之阿拉伯号码为时钟数。其右下角之小字为每时流注之经,子午流注正法不用,仅于兼用十二经母子补泻时始用之。
天干与地支格内黄色者代表阴日阴时。
穴名格内红色者代表闭时,应无穴开,本表中于闭时所开之穴,乃取夫妻合日互用之穴。
本表中每日尚余二个时辰(戊癸日各有四个时辰)为闭时,无有穴开,遇时倘有需要,可依法加开十二经母子补泻穴以资补充,本表未予载列。
凡穴名右下角标有井字者,为各日主经之井穴,必于每日主经之首时开穴。以下依次所开之穴,为按照五行相生顺序各经之荥、俞、经、合,以及三焦包络母子相生穴,均无标志。
凡穴名后标有“。”者,为返本还原之穴,与该日俞穴同时开穴。
穴名格内左上角之小字,为当时之天干,其与当时所开井荥俞经合穴所属经脉之天干一致(惟原穴与三焦包络穴例外),读者可以随时核对,免滋错误。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针灸大成》卷五中的“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是一篇关于针灸子午流注法的详细指南。子午流注法是一种根据天干地支和时辰来选择针灸穴位的方法,认为人体气血在一天中按照特定的时间和经络流动,因此在不同时间针刺不同的穴位会有不同的效果。
翻译与解释:
甲日戌时胆窍阴:在甲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胆经的窍阴穴。
- 丙子时中前谷荥:在丙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小肠经的前谷穴(荥穴)。
- 戊寅陷谷阳明俞:在戊日的寅时(凌晨3点到5点),应针刺胃经的陷谷穴(俞穴)。
- 返本丘墟木在寅:同时,还应针刺胆经的丘墟穴(原穴),因为寅时与胆经相关。
- 庚辰经注阳溪穴:在庚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大肠经的阳溪穴(经穴)。
- 壬午膀胱委中寻:在壬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膀胱经的委中穴(合穴)。
- 甲申时纳三焦水:在甲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三焦经的液门穴(荥穴)。
- 荥合天干取液门:根据天干,选择液门穴作为荥穴。
- 丙子时中前谷荥:在丙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小肠经的前谷穴(荥穴)。
乙日酉时肝大敦:在乙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井穴)。
- 丁亥时荥少府心:在丁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心经的少府穴(荥穴)。
- 己丑太白、太冲穴:在己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脾经的太白穴(俞穴)和肝经的太冲穴(原穴)。
- 辛卯经渠是肺经:在辛日的卯时(早上5点到7点),应针刺肺经的经渠穴(经穴)。
- 癸巳肾宫阴谷合:在癸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肾经的阴谷穴(合穴)。
- 乙未劳宫火穴荥:在乙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心包经的劳宫穴(荥穴)。
- 丁亥时荥少府心:在丁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心经的少府穴(荥穴)。
丙日申时少泽当:在丙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小肠经的少泽穴(井穴)。
- 戊戌内庭治胀康:在戊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胃经的内庭穴(荥穴),用于治疗腹胀。
- 庚子时在三间俞:在庚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大肠经的三间穴(俞穴)。
- 本原腕骨可祛黄:同时,还应针刺小肠经的腕骨穴(原穴),用于治疗黄疸。
- 壬寅经火昆仑上:在壬日的寅时(凌晨3点到5点),应针刺膀胱经的昆仑穴(经穴)。
- 甲辰阳陵泉合长:在甲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胆经的阳陵泉穴(合穴)。
- 丙午时受三焦木:在丙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三焦经的中渚穴(经穴)。
- 中渚之中仔细详:仔细选择中渚穴。
- 戊戌内庭治胀康:在戊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胃经的内庭穴(荥穴),用于治疗腹胀。
丁日未时心少冲:在丁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心经的少冲穴(井穴)。
- 己酉大都脾土逢:在己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脾经的大都穴(荥穴)。
- 辛亥太渊、神门穴:在辛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肺经的太渊穴(俞穴)和心经的神门穴(原穴)。
- 癸丑复溜肾水通:在癸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肾经的复溜穴(经穴)。
- 乙卯肝经曲泉合:在乙日的卯时(早上5点到7点),应针刺肝经的曲泉穴(合穴)。
- 丁巳包络大陵中:在丁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心包经的大陵穴(经穴)。
- 己酉大都脾土逢:在己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脾经的大都穴(荥穴)。
戊日午时厉兑先:在戊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胃经的厉兑穴(井穴)。
- 庚申荥穴二间迁:在庚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大肠经的二间穴(荥穴)。
- 壬戌膀胱寻束骨:在壬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膀胱经的束骨穴(俞穴)。
- 冲阳土穴必还原:同时,还应针刺胃经的冲阳穴(原穴)。
- 甲子胆经阳辅是:在甲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胆经的阳辅穴(经穴)。
- 丙寅小海穴安然:在丙日的寅时(凌晨3点到5点),应针刺小肠经的小海穴(合穴)。
- 戊辰气纳三焦脉:在戊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三焦经的支沟穴(经穴)。
- 经穴支沟刺必痊:针刺支沟穴必能痊愈。
- 庚申荥穴二间迁:在庚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大肠经的二间穴(荥穴)。
己日巳时隐白始:在己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脾经的隐白穴(井穴)。
- 辛未时中鱼际取:在辛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肺经的鱼际穴(荥穴)。
- 癸酉太溪、太白原:在癸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肾经的太溪穴(俞穴)和脾经的太白穴(原穴)。
- 乙亥中封内踝比:在乙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肝经的中封穴(经穴)。
- 丁丑时合少海心:在丁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心经的少海穴(合穴)。
- 己卯间使包络止:在己日的卯时(早上5点到7点),应针刺心包经的间使穴(经穴)。
- 辛未时中鱼际取:在辛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肺经的鱼际穴(荥穴)。
庚日辰时商阳居:在庚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大肠经的商阳穴(井穴)。
- 壬午膀胱通谷之:在壬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膀胱经的通谷穴(荥穴)。
- 甲申临泣为俞木:在甲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胆经的临泣穴(俞穴)。
- 合谷金原返本归:同时,还应针刺大肠经的合谷穴(原穴)。
- 丙戌小肠阳谷火:在丙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小肠经的阳谷穴(经穴)。
- 戊子时居三里宜:在戊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胃经的足三里穴(合穴)。
- 庚寅气纳三焦合:在庚日的寅时(凌晨3点到5点),应针刺三焦经的天井穴(合穴)。
- 天井之中不用疑:选择天井穴无需犹豫。
- 壬午膀胱通谷之:在壬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膀胱经的通谷穴(荥穴)。
辛日卯时少商本:在辛日的卯时(早上5点到7点),应针刺肺经的少商穴(井穴)。
- 癸巳然谷何须忖:在癸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肾经的然谷穴(荥穴)。
- 乙未太冲原太渊:在乙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肝经的太冲穴(原穴)和肺经的太渊穴(俞穴)。
- 丁酉心经灵道引:在丁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心经的灵道穴(经穴)。
- 己亥脾合阴陵泉:在己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脾经的阴陵泉穴(合穴)。
- 辛丑曲泽包络准:在辛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心包经的曲泽穴(经穴)。
- 癸巳然谷何须忖:在癸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肾经的然谷穴(荥穴)。
壬日寅时起至阴:在壬日的寅时(凌晨3点到5点),应针刺膀胱经的至阴穴(井穴)。
- 甲辰胆脉侠溪荥:在甲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胆经的侠溪穴(荥穴)。
- 丙午小肠后溪俞:在丙日的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应针刺小肠经的后溪穴(俞穴)。
- 返求京骨本原寻:同时,还应针刺膀胱经的京骨穴(原穴)。
- 三焦寄有阳池穴:三焦经的阳池穴(原穴)也应针刺。
- 返本还原似嫡亲:这些原穴与俞穴的关系密切。
- 戊申时注解溪胃:在戊日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应针刺胃经的解溪穴(经穴)。
- 大肠庚戌曲池真:在庚日的戌时(晚上7点到9点),应针刺大肠经的曲池穴(合穴)。
- 壬子气纳三焦寄:在壬日的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应针刺三焦经的关冲穴(井穴)。
- 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穴属金,壬日属水,金生水,子母相生,恩义深厚。
- 甲辰胆脉侠溪荥:在甲日的辰时(早上7点到9点),应针刺胆经的侠溪穴(荥穴)。
癸日亥时井涌泉:在癸日的亥时(晚上9点到11点),应针刺肾经的涌泉穴(井穴)。
- 乙丑行间穴必然:在乙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肝经的行间穴(荥穴)。
- 丁卯俞穴神门是:在丁日的卯时(早上5点到7点),应针刺心经的神门穴(俞穴)。
- 本寻肾水太溪原:同时,还应针刺肾经的太溪穴(原穴)。
- 包络大陵原并过:还应针刺心包经的大陵穴(原穴)。
- 己巳商丘内踝边:在己日的巳时(上午9点到11点),应针刺脾经的商丘穴(经穴)。
- 辛未肺经合尺泽:在辛日的未时(下午1点到3点),应针刺肺经的尺泽穴(合穴)。
- 癸酉中冲包络连:在癸日的酉时(下午5点到7点),应针刺心包经的中冲穴(井穴)。
- 子午截时安定穴:根据子午流注法,按时针刺穴位,疗效显著。
- 留传后学莫忘言:这些方法应传承给后人,不可遗忘。
- 乙丑行间穴必然:在乙日的丑时(凌晨1点到3点),应针刺肝经的行间穴(荥穴)。
总结: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详细列出了每天每个时辰应针刺的穴位,结合天干地支和经络理论,帮助针灸医师选择最佳的治疗穴位。这种方法认为,人体气血在一天中按照特定的时间和经络流动,因此在不同时间针刺不同的穴位会有不同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