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伤寒门
身热头疼: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洒淅恶寒,寒栗鼓颔:鱼际。
身热:陷谷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寒热:风池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
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经渠(各泻)二间。
过经不解:期门。
余热不尽:曲池三里合谷。
腹胀:三里内庭。
阴症伤寒:灸神阙(二三百壮)。
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呕哕:百会曲泽间使劳宫商丘。
腹寒热气:少冲商丘太冲行间三阴交隐白阴陵泉(三壮)。
发狂:百劳间使合谷复溜(俱灸)。
不省人事:中渚三里大敦。
秘塞:照海章门。
小便不通:阴谷阴陵泉。

《针灸大成》卷八·伤寒门的内容主要涉及针对伤寒及其相关症状的针灸治疗方法。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1. 身热头疼

原文: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翻译:治疗身热头疼,可以针刺以下穴位:攒竹、大陵、神门、合谷、鱼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
解释:这些穴位多位于头部、手部和足部,具有清热、止痛、调节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


2. 洒淅恶寒,寒栗鼓颔

原文:鱼际。
翻译:治疗恶寒、寒战、下巴发抖,可以针刺鱼际穴。
解释:鱼际穴位于手掌,属于肺经,具有宣肺解表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初期的恶寒症状。


3. 身热

原文:陷谷、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翻译:治疗身热,可以针刺以下穴位:陷谷、吕细(如果足部寒冷至膝盖,再出针)、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
解释:这些穴位多位于足部,具有清热、调节阴阳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高热。


4. 寒热

原文:风池、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
翻译:治疗寒热交替,可以针刺以下穴位:风池、少海、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调节寒热、平衡阴阳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寒热交替症状。


5. 伤寒汗不出

原文:风池、鱼际、经渠(各泻)、二间。
翻译:治疗伤寒无汗,可以针刺以下穴位:风池、鱼际、经渠(均用泻法)、二间。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初期的无汗症状。


6. 过经不解

原文:期门。
翻译:治疗伤寒病程迁延不愈,可以针刺期门穴。
解释:期门穴位于胸部,属于肝经,具有疏肝理气、调节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伤寒病程较长的患者。


7. 余热不尽

原文:曲池、三里、合谷。
翻译:治疗伤寒后余热未清,可以针刺以下穴位:曲池、三里、合谷。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清热、调节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后期仍有低热的情况。


8. 腹胀

原文:三里、内庭。
翻译:治疗腹胀,可以针刺以下穴位:三里、内庭。
解释:这些穴位位于足部,具有健脾和胃、消胀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腹胀。


9. 阴症伤寒

原文:灸神阙(二三百壮)。
翻译:治疗阴症伤寒,可以灸神阙穴(灸二三百壮)。
解释:神阙穴位于脐部,灸法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属于阴寒证的患者。


10. 大热

原文:曲池、三里、复溜。
翻译:治疗高热,可以针刺以下穴位:曲池、三里、复溜。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清热、调节阴阳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高热。


11. 呕哕

原文:百会、曲泽、间使、劳宫、商丘。
翻译:治疗呕吐和呃逆,可以针刺以下穴位:百会、曲泽、间使、劳宫、商丘。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呕吐和呃逆。


12. 腹寒热气

原文:少冲、商丘、太冲、行间、三阴交、隐白、阴陵泉(三壮)。
翻译:治疗腹部寒热交替,可以针刺以下穴位:少冲、商丘、太冲、行间、三阴交、隐白、阴陵泉(灸三壮)。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调节寒热、平衡阴阳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腹部寒热症状。


13. 发狂

原文:百劳、间使、合谷、复溜(俱灸)。
翻译:治疗发狂,可以灸以下穴位:百劳、间使、合谷、复溜。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安神定志、清热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狂躁症状。


14. 不省人事

原文:中渚、三里、大敦。
翻译:治疗昏迷不醒,可以针刺以下穴位:中渚、三里、大敦。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昏迷。


15. 秘塞

原文:照海、章门。
翻译:治疗便秘,可以针刺以下穴位:照海、章门。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便秘。


16. 小便不通

原文:阴谷、阴陵泉。
翻译:治疗小便不通,可以针刺以下穴位:阴谷、阴陵泉。
解释:这些穴位具有利尿的作用,适用于伤寒引起的小便不利。


总结

《针灸大成》卷八·伤寒门的内容主要针对伤寒及其相关症状,提供了详细的针灸治疗方案。这些方案通过针刺或灸法,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清热散寒,以达到治疗伤寒及其并发症的目的。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针灸在治疗伤寒中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