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咽喉门
喉痹: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鼓颔:少商。
咽中如梗:间使三间。
咽肿:中渚太溪。
咽外肿:液门。
咽食不下:灸膻中。
咽中闭:曲池合谷。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合谷少商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
双蛾:玉液金津少商。
单蛾:少商合谷廉泉。
咽喉肿闭甚者: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否则病人恐惧,不能愈疾。
咽痛:风府。

《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的内容主要涉及咽喉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以下是白话文翻译及解释:

1. 喉痹

  • 原文: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 翻译:治疗喉痹(咽喉肿痛、闭塞),可以针刺或艾灸以下穴位: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 解释:喉痹是指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的症状。这些穴位分布在面部、手部和前臂,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缓解咽喉肿痛。

2. 鼓颔

  • 原文:少商。
  • 翻译:治疗鼓颔(下巴或下颌部的不适),可以针刺或艾灸少商穴。
  • 解释:鼓颔可能指下颌部的疼痛或不适。少商穴位于拇指末端,是肺经的井穴,具有清热利咽的作用。

3. 咽中如梗

  • 原文:间使、三间。
  • 翻译:治疗咽中如梗(咽喉部有异物感或堵塞感),可以针刺或艾灸间使、三间穴。
  • 解释:咽中如梗是指咽喉部有异物感或堵塞感,可能是由于气滞或痰湿引起。间使穴位于前臂,三间穴位于手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行气化痰,缓解咽喉不适。

4. 咽肿

  • 原文:中渚、太溪。
  • 翻译:治疗咽肿(咽喉肿痛),可以针刺或艾灸中渚、太溪穴。
  • 解释:咽肿是指咽喉部肿胀疼痛。中渚穴位于手背,太溪穴位于足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清热消肿,缓解咽喉肿痛。

5. 咽外肿

  • 原文:液门。
  • 翻译:治疗咽外肿(咽喉外部肿胀),可以针刺或艾灸液门穴。
  • 解释:咽外肿是指咽喉外部的肿胀,液门穴位于手部,具有清热利咽的作用。

6. 咽食不下

  • 原文:灸膻中。
  • 翻译:治疗咽食不下(吞咽困难),可以艾灸膻中穴。
  • 解释:咽食不下是指吞咽困难,膻中穴位于胸部,是气海穴,艾灸膻中可以行气宽胸,缓解吞咽困难。

7. 咽中闭

  • 原文:曲池、合谷。
  • 翻译:治疗咽中闭(咽喉闭塞),可以针刺或艾灸曲池、合谷穴。
  • 解释:咽中闭是指咽喉部闭塞不通,曲池穴位于肘部,合谷穴位于手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缓解咽喉闭塞。

8. 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

  • 原文:合谷、少商,兼以三棱针刺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
  • 翻译:治疗咽喉肿痛、闭塞、水粒不下(吞咽困难),可以针刺合谷、少商穴,同时用三棱针在手大指背头节上甲根下排刺三针。
  • 解释:这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针刺合谷、少商穴,结合三棱针排刺,可以迅速缓解咽喉肿痛和吞咽困难。

9. 双蛾

  • 原文:玉液、金津、少商。
  • 翻译:治疗双蛾(双侧扁桃体炎),可以针刺玉液、金津、少商穴。
  • 解释:双蛾是指双侧扁桃体炎,玉液、金津是口腔内的穴位,少商穴位于拇指末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清热解毒,缓解扁桃体炎。

10. 单蛾

  • 原文:少商、合谷、廉泉。
  • 翻译:治疗单蛾(单侧扁桃体炎),可以针刺少商、合谷、廉泉穴。
  • 解释:单蛾是指单侧扁桃体炎,廉泉穴位于颈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清热利咽,缓解扁桃体炎。

11. 咽喉肿闭甚者

  • 原文:以细三棱针藏于笔尖中,戏言以没药调点肿痹处,乃刺之。否则病人恐惧,不能愈疾。
  • 翻译:对于咽喉肿闭严重的情况,可以将细三棱针藏在笔尖中,假装用没药调点肿痹处,然后刺之。否则病人会恐惧,无法治愈疾病。
  • 解释: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治疗方法,通过隐藏针具,减少病人的恐惧感,以便顺利进行治疗。

12. 咽痛

  • 原文:风府。
  • 翻译:治疗咽痛(咽喉疼痛),可以针刺或艾灸风府穴。
  • 解释:咽痛是指咽喉部疼痛,风府穴位于后颈部,通过刺激风府穴可以疏风清热,缓解咽喉疼痛。

总结:

《针灸大成》卷八·咽喉门详细介绍了各种咽喉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涉及的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面、手部、前臂、胸部和足部。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行气化痰,从而缓解咽喉肿痛、闭塞、吞咽困难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