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阴疝小便门
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疝瘕:阴蹻(此二穴,在足内踝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壮。女人月水不调,亦灸)。
卒疝:丘墟大敦阴市照海。
颓疝:曲泉中封太冲商丘。
痃癖(小腹下痛):太溪三里阴陵曲泉脾俞三阴交。
疝瘕:阴陵太溪丘墟照海。
肠癖,(疒貴)疝,小肠痛:通谷(灸百壮)束骨大肠俞。
偏坠水肾:归来大敦三阴交。
阴疝:太冲大敦。
痃瘕膀胱小肠:燔针刺五枢气海三里三阴交气门(百壮)。
阴肾偏,大小便数,或阴入腹:大敦。
阴肿:曲泉太溪大敦肾俞三阴交。
阴茎痛:阴陵曲泉行间太冲阴谷三阴交大敦太溪肾俞中极。
阴茎痛,阴汗湿:太溪鱼际中极三阴交。
转胞不溺,淋沥:关元。
肾脏虚冷,日渐羸瘦,劳伤,阴疼凛凛,少气遗精:肾俞。
遗精白浊:肾俞关元三阴交。
梦遗失精:曲泉(百壮)中封太冲至阴膈俞脾俞三阴交肾俞关元三焦俞。
寒热气淋:阴陵泉。
淋癃:曲泉然谷阴陵行间大敦小肠俞涌泉气门(百壮)。
小便黄赤:阴谷太溪肾俞气海膀胱俞关元。
小便五色:委中前谷。
小便不禁:承浆阴陵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
小便赤如血:大陵关元。
妇人胞转,不利小便:灸关元(二七壮)。
遗溺:神门鱼际太冲大敦关元。
阴痿丸骞:阴谷阴交然谷中封大敦。
阴挺出:太冲少府照海曲泉。
疝气偏坠:以小绳量患人口两角,为一分,作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下两旁,尽处是穴。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二七壮立愈。二穴俱灸亦可。
膀胱气攻两胁脐下,阴肾入腹:灸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针灸大成》卷八·阴疝小便门主要介绍了与阴疝、小便异常相关的针灸治疗方法。以下是逐条翻译与解释:
寒疝腹痛:取穴阴市、太溪、肝俞。
- 解释:寒疝是指因寒邪引起的腹痛,针灸阴市、太溪、肝俞可以温经散寒,缓解疼痛。
- 解释:寒疝是指因寒邪引起的腹痛,针灸阴市、太溪、肝俞可以温经散寒,缓解疼痛。
疝瘕:取穴阴蹻(位于足内踝凹陷处)。主治突发疝气,小腹疼痛,左侧疼痛取右侧穴位,右侧疼痛取左侧穴位,灸三壮。女性月经不调也可灸此穴。
- 解释:疝瘕是指疝气和瘕聚(腹部肿块),针灸阴蹻穴可以缓解疼痛,调理月经。
- 解释:疝瘕是指疝气和瘕聚(腹部肿块),针灸阴蹻穴可以缓解疼痛,调理月经。
卒疝:取穴丘墟、大敦、阴市、照海。
- 解释:卒疝是指突发疝气,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疼痛。
- 解释:卒疝是指突发疝气,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疼痛。
颓疝:取穴曲泉、中封、太冲、商丘。
- 解释:颓疝是指疝气下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下坠感。
- 解释:颓疝是指疝气下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下坠感。
痃癖(小腹下痛):取穴太溪、三里、阴陵、曲泉、脾俞、三阴交。
- 解释:痃癖是指小腹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缓解疼痛。
- 解释:痃癖是指小腹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缓解疼痛。
疝瘕:取穴阴陵、太溪、丘墟、照海。
- 解释:疝瘕的治疗,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缓解症状。
- 解释:疝瘕的治疗,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缓解症状。
肠癖,(疒貴)疝,小肠痛:取穴通谷(灸百壮)、束骨、大肠俞。
- 解释:肠癖和疝气引起的小肠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肠道,缓解疼痛。
- 解释:肠癖和疝气引起的小肠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肠道,缓解疼痛。
偏坠水肾:取穴归来、大敦、三阴交。
- 解释:偏坠水肾是指肾气下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肾气,缓解下坠感。
- 解释:偏坠水肾是指肾气下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肾气,缓解下坠感。
阴疝:取穴太冲、大敦。
- 解释:阴疝是指阴部疝气,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 解释:阴疝是指阴部疝气,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痃瘕膀胱小肠:用燔针刺五枢、气海、三里、三阴交、气门(灸百壮)。
- 解释:痃瘕影响膀胱和小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膀胱和小肠功能。
- 解释:痃瘕影响膀胱和小肠,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膀胱和小肠功能。
阴肾偏,大小便数,或阴入腹:取穴大敦。
- 解释:肾气偏坠导致大小便频繁或阴部内陷,针灸大敦穴可以提升肾气。
- 解释:肾气偏坠导致大小便频繁或阴部内陷,针灸大敦穴可以提升肾气。
阴肿:取穴曲泉、太溪、大敦、肾俞、三阴交。
- 解释:阴部肿胀,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消肿止痛。
- 解释:阴部肿胀,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消肿止痛。
阴茎痛:取穴阴陵、曲泉、行间、太冲、阴谷、三阴交、大敦、太溪、肾俞、中极。
- 解释:阴茎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调理肾气。
- 解释:阴茎疼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疼痛,调理肾气。
阴茎痛,阴汗湿:取穴太溪、鱼际、中极、三阴交。
- 解释:阴茎疼痛伴有阴部汗湿,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利湿,缓解疼痛。
- 解释:阴茎疼痛伴有阴部汗湿,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利湿,缓解疼痛。
转胞不溺,淋沥:取穴关元。
- 解释:转胞是指膀胱扭转导致排尿困难,针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 解释:转胞是指膀胱扭转导致排尿困难,针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肾脏虚冷,日渐羸瘦,劳伤,阴疼凛凛,少气遗精:取穴肾俞。
- 解释:肾虚导致身体虚弱、阴部疼痛、遗精,针灸肾俞穴可以温补肾阳。
- 解释:肾虚导致身体虚弱、阴部疼痛、遗精,针灸肾俞穴可以温补肾阳。
遗精白浊:取穴肾俞、关元、三阴交。
- 解释:遗精和白浊(尿液浑浊),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肾止遗。
- 解释:遗精和白浊(尿液浑浊),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肾止遗。
梦遗失精:取穴曲泉(灸百壮)、中封、太冲、至阴、膈俞、脾俞、三阴交、肾俞、关元、三焦俞。
- 解释:梦遗和遗精,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心肾,固精止遗。
- 解释:梦遗和遗精,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心肾,固精止遗。
寒热气淋:取穴阴陵泉。
- 解释:寒热交替引起的小便淋沥,针灸阴陵泉穴可以清热利湿。
- 解释:寒热交替引起的小便淋沥,针灸阴陵泉穴可以清热利湿。
淋癃:取穴曲泉、然谷、阴陵、行间、大敦、小肠俞、涌泉、气门(灸百壮)。
- 解释:淋癃是指小便不畅,针灸这些穴位可以通利小便。
- 解释:淋癃是指小便不畅,针灸这些穴位可以通利小便。
小便黄赤:取穴阴谷、太溪、肾俞、气海、膀胱俞、关元。
- 解释:小便黄赤,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利尿。
- 解释:小便黄赤,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利尿。
小便五色:取穴委中、前谷。
- 解释:小便颜色异常,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 解释:小便颜色异常,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小便不禁:取穴承浆、阴陵、委中、太冲、膀胱俞、大敦。
- 解释:小便失禁,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摄膀胱。
- 解释:小便失禁,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摄膀胱。
小便赤如血:取穴大陵、关元。
- 解释:小便赤红如血,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止血。
- 解释:小便赤红如血,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清热止血。
妇人胞转,不利小便:灸关元(二七壮)。
- 解释:女性膀胱扭转导致排尿困难,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 解释:女性膀胱扭转导致排尿困难,灸关元穴可以调理膀胱功能。
遗溺:取穴神门、鱼际、太冲、大敦、关元。
- 解释:遗溺是指小便失禁,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摄膀胱。
- 解释:遗溺是指小便失禁,针灸这些穴位可以固摄膀胱。
阴痿丸骞:取穴阴谷、阴交、然谷、中封、大敦。
- 解释:阴痿和睾丸萎缩,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温补肾阳。
- 解释:阴痿和睾丸萎缩,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温补肾阳。
阴挺出:取穴太冲、少府、照海、曲泉。
- 解释:阴部突出,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症状。
- 解释:阴部突出,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症状。
疝气偏坠:用绳子量患者口角宽度,分成三份,形成一个三角形,以一角放在脐心,两角在脐下两旁,灸患侧对侧的穴位,二七壮即可治愈。双侧穴位也可同时灸。
- 解释:疝气偏坠,通过灸特定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下坠感。
- 解释:疝气偏坠,通过灸特定穴位可以提升气机,缓解下坠感。
膀胱气攻两胁脐下,阴肾入腹:灸脐下六寸两旁各一寸,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 解释:膀胱气攻两胁和脐下,肾气下陷,灸特定穴位可以调理气机,缓解症状。
- 解释:膀胱气攻两胁和脐下,肾气下陷,灸特定穴位可以调理气机,缓解症状。
总结
《针灸大成》卷八·阴疝小便门详细介绍了通过针灸治疗阴疝、小便异常等相关疾病的方法。每条内容都列出了具体的穴位和操作方法,旨在通过针灸调理气血、温经散寒、固摄膀胱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