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太乙歌
其法:从冬至、立春数起,至立冬、中宫止,复从冬至起。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巳丑左足求,春分左胁仓门震,乙卯日见定为仇。立夏戊辰已巳巽,阴洛宫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直膺喉离首头。立秋玄委宫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秋分仓果西方兑,辛酉还从右胁谋。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巳亥干位收,冬至坎方临叶蛰,壬子腰尻下窍流。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巳在中州,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
按《难经》太乙日游,以冬至日居叶蛰宫,数所在从一处至九日复反,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白话文翻译
《针灸大成》卷四·太乙歌的内容如下:
太乙歌的方法:从冬至、立春开始数起,到立冬、中宫结束,然后再从冬至重新开始。
- 立春:在艮位(东北方)开始,称为“天留”。戊寅、己丑日,左足有求。
- 春分:在左胁的仓门震位(东方),乙卯日出现,定为仇敌。
- 立夏:戊辰、己巳日在巽位(东南方),阴洛宫中,左手有愁。
- 夏至:上天丙午日,正直膺喉离首头(南方)。
- 立秋:在玄委宫(西南方)右手,戊申、己未日在坤位上游。
- 秋分:在仓果西方兑位(西方),辛酉日从右胁谋。
- 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日在干位(西北方)收。
- 冬至:在坎方(北方)临叶蛰宫,壬子日腰尻下窍流。
- 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巳在中州(中央),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
按《难经》太乙日游:冬至日居住在叶蛰宫,数所在从一处至九日复反,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解释
太乙歌是古代中医针灸学中的一种理论,主要描述了太乙神在不同节气中的位置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太乙神被认为是掌管时间和空间的神灵,其位置的变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 立春:在东北方(艮位)开始,称为“天留”。戊寅、己丑日,左足有求,意味着这些日子左足容易出现问题。
- 春分:在东方(震位)左胁的仓门,乙卯日出现,定为仇敌,意味着这些日子左胁容易受到伤害。
- 立夏:在东南方(巽位)阴洛宫,戊辰、己巳日,左手有愁,意味着这些日子左手容易出现问题。
- 夏至:在南方(离位)上天丙午日,正直膺喉离首头,意味着这些日子喉咙和头部容易出现问题。
- 立秋:在西南方(坤位)玄委宫,戊申、己未日,右手有游,意味着这些日子右手容易出现问题。
- 秋分:在西方(兑位)仓果,辛酉日从右胁谋,意味着这些日子右胁容易受到伤害。
- 立冬:在西北方(干位)新洛,戊戌、己亥日,右足加新洛,意味着这些日子右足容易出现问题。
- 冬至:在北方(坎位)叶蛰宫,壬子日腰尻下窍流,意味着这些日子腰部和下窍容易出现问题。
- 五脏六腑并脐腹:招摇戊巳在中州(中央),溃治痈疽当须避,犯其天忌疾难瘳,意味着这些日子中央部位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痈疽等疾病,应当避免触犯天忌,否则疾病难以治愈。
按《难经》太乙日游:冬至日居住在叶蛰宫,数所在从一处至九日复反,如是无已,终而复始。这意味着太乙神在冬至日居住在叶蛰宫,然后按照九宫的顺序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规律。
这种理论在中医针灸中被用来指导治疗和预防疾病,通过了解太乙神在不同节气中的位置,可以预测和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