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守
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习能人,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适近习能人之心,而乃上以闻人主,然则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爱人,不独利也,待誉而后利之;憎人不独害也,待非而后害之。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恶自治之劳惮,使群臣辐凑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此谓三守不完。三守不完,则劫杀之征也。
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已不得行。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然则群臣直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忠主,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壹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此谓事劫。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守不完,则三劫者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

解释

白话文翻译:

君主有三个需要坚守的原则。如果这三个原则都能坚守,国家就会安定,君主自身也会荣耀;如果这三个原则不能坚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君主自身也会遭受祸患。这三个原则是什么呢?

  1. 守密原则:如果臣子议论当权者的过失、执政者的错误,或者揭露其他臣子的真实情况,君主不将这些言论保密,反而泄露给身边的亲信和能人,那么臣子们在想要进言时,就不敢不迎合这些亲信和能人的心意,然后才敢将这些言论上报给君主。这样一来,正直进言的人就无法见到君主,忠诚正直的臣子也会逐渐被疏远。

  2. 守威原则:君主对某人的喜爱,不能仅仅因为私利,而是要等到他有了好名声之后才给予利益;对某人的憎恶,不能仅仅因为私怨,而是要等到他有了过错之后才加以惩罚。如果君主不这样做,那么君主就会失去威严,权力就会落到身边的亲信手中。

  3. 守权原则:君主厌恶亲自处理政务的辛劳,使得群臣的权力逐渐集中,导致权力转移,生杀予夺的大权落入大臣手中。这样一来,君主的权力就被侵夺了。

如果这三个原则不能坚守,那么君主就会面临被劫杀的征兆。

解释:

韩非子在《三守》篇中,提出了君主必须坚守的三个原则:守密、守威、守权。这三个原则是君主维护自身权威和国家稳定的关键。

  1. 守密原则:君主必须对臣子的言论保密,不能轻易泄露给身边的亲信。如果君主不能保守秘密,臣子们就会迎合亲信的心意,不敢直言进谏,导致正直的臣子被疏远,君主无法听到真实的意见,最终失去对国家的控制。

  2. 守威原则:君主在赏罚时必须公正,不能因为私利或私怨而随意赏罚。如果君主不能坚守威严,权力就会落到身边的亲信手中,君主就会失去对国家的掌控。

  3. 守权原则:君主必须亲自处理政务,不能将权力下放给大臣。如果君主厌恶处理政务的辛劳,权力就会逐渐转移到大臣手中,君主就会失去对国家的控制。

韩非子进一步指出,如果这三个原则不能坚守,君主就会面临明劫、事劫、刑劫三种劫难:

  • 明劫:大臣们通过操纵国家权力,使得群臣不敢忠君忧国,国家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臣子。
  • 事劫:大臣们通过阿谀奉承,操纵君主的喜好,使得君主听信谗言,最终导致国家衰败。
  • 刑劫:大臣们掌握司法大权,操纵刑罚,使得君主失去对司法的控制。

韩非子强调,只有坚守这三个原则,才能防止这三种劫难的发生,君主才能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实现国家的安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