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全篇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微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下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郄”,谓解赢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议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尽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敬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已。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于诚已。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辱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解释
“中经”指的是在困境中帮助他人,施以援手,特别是对那些能言善辩、品德高尚的人。救助那些被拘禁的人,即使他们身处困境,也不会忘记你的恩情。能言善辩的人,善于结交朋友并广泛施惠;施德的人,遵循道义;而救助被拘禁的人,则是在培养和使用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士人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因为避免灾难、受到迫害、失去德行而成为强者、被拘禁成罪、自我保全或自立自强。

因此,道义的重要性在于控制他人,而不是被他人控制。控制他人的人掌握权力,被他人控制的人则失去自主。所以,通过观察外貌、听取声音、化解仇恨、争斗、维系关系、避免失言、收摄人心、坚守道义,来达到控制的目的。本经记录的是道术的运用,其变化的要点在《持枢》和《中经》中。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指的是通过观察外貌来推测内心。那些有操守的人,眼睛不看邪恶,耳朵不听邪音,言谈必引《诗》、《书》,行为端正,以道为形,以德为容,外貌庄重,态度温和,无法通过外貌来推测他们的内心,因此他们能够隐藏真实情感,避免被他人利用。

“闻声和音”指的是通过声音来判断人的情感。如果声音和气质不协调,情感就无法传达。就像商音和角音不能和谐,徵音和羽音不相配。只有宫音才能主导四声。如果音调不和谐,就无法传达悲伤。因此,如果声音散乱、伤害或丑陋,言辞必然会让人反感。即使有美好的行为和声誉,如果气质不合、音调不调,也无法和谐相处。

“解仇斗郄”指的是化解弱者的仇恨,而争斗则是针对强者。强者之间的争斗,胜利者会夸耀自己的功绩,增强自己的势力。失败者则会为自己的失败感到悲哀,为自己的卑微感到伤痛,名声受损,家族蒙羞。因此,胜利者听到自己的功绩,可能会骄傲自满,不知进退。失败者听到自己的失败,看到自己的伤痛,反而会加倍努力,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仇恨没有极限,控制没有强大,因此都可以通过威胁来合并。

“缀去”指的是通过言辞维系关系,让对方对你有所留恋。因此,对待正直诚信的人,要称赞他们的行为,激励他们的志向,告诉他们可以再次相见,约定未来的喜悦,用他人的例子来验证过去的经历,明确表达你的诚意,然后离开。

“却语”指的是观察他人的短处。因此,言辞过多必然会暴露短处,要针对这些短处进行讨论和验证。通过触犯忌讳,展示当时的禁令,让对方感到恐惧,然后安抚他们的心,收回言辞并隐藏起来,避免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

“摄心”指的是遇到好学技艺的人,要称赞他们的远见,用奇特的经历来验证,让他们对你心生敬仰。通过效仿他人,验证过去的混乱,回归到自己的真诚。遇到沉迷于酒色的人,要用音乐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产生对未来的担忧。通过展示他们从未见过的事物,最终让他们看到命运的变幻,期待未来的重逢。

“守义”指的是坚守道义。通过探求内心来达到和谐。深入探求内心,找到其主导。从外部控制内部,事情有因有果,随势而行。因此,小人相比君子,走的是邪道,使用它会导致家破国亡。只有贤能智慧的人,才能以道义守护家庭,以道义守护国家。圣人所重视的道义微妙,正是因为它能够转危为安,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