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摩篇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 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 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 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 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 ,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 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 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 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 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 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 ;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 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事誓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 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 :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解释
摩篇的核心在于“揣摩”之术,即通过观察、推测和试探来了解对方的心思,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具体解释如下:
揣摩的本质:
揣摩是一种探测对方内心的方法,关键在于“内符”,即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使用揣摩之术时,必须隐秘行事,不露痕迹。通过微妙的试探,了解对方的欲望,进而引发对方的反应。一旦对方有所回应,就能顺势而为,达到目的。因此,揣摩之术的关键在于隐藏自己的意图,让对方无法察觉,从而顺利完成计划而不留隐患。揣摩的运用:
善于揣摩的人,就像在深渊边钓鱼,投下诱饵,必然能钓到鱼。因此,他们能够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目标,甚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而不引起敌人的警惕。圣人之所以被称为“神明”,是因为他们在暗中谋划(阴),而在明处成功(阳)。他们通过积累德行和善行,让百姓自然而然地受益,却不知其中的缘由。在战争中,他们通过不争不费的方式取胜,让百姓心服口服,却不知为何如此,因而被天下人视为神明。揣摩的手段:
揣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平和、正直、喜悦、愤怒、名声、行动、廉洁、诚信、利益和谦卑等。这些手段各有其作用:平和使人冷静,正直使人适宜,喜悦使人愉悦,愤怒使人激动,名声使人显扬,行动使人成功,廉洁使人清白,诚信使人信赖,利益使人追求,谦卑使人谄媚。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运用这些手段,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而普通人虽然也拥有这些手段,却因使用不当而无法成功。谋事的难点:
谋划最难的是周密,说服最难的是让对方完全听从,做事最难的是确保成功。只有圣人才能胜任这三件事。因此,谋划必须周密,选择合适的人进行沟通,确保没有漏洞。事情的成功必须符合规律,因此,道、规律和时机必须相互配合。说服对方时,必须符合对方的情感,只有情感契合,对方才会听从。就像柴火靠近火源,干燥的部分先燃烧;平地倒水,湿润的地方先浸湿。这说明事物之间会相互呼应,揣摩之术也是如此。通过揣摩对方的内心,必然能引发相应的反应;通过满足对方的欲望,必然能使其听从。独行之道:
善于揣摩的人,能够把握时机,成功而不受束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能够化育万物。这就是“独行之道”。
总结来说,摩篇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隐秘的揣摩之术,了解对方的内心,顺势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关键在于隐秘行事,把握时机,顺应规律,最终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