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解释

在军事行动中,将军接受君主的命令,集结军队,与敌军对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争夺有利的战场位置。争夺有利位置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看似迂回的道路变为捷径,将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优势。因此,将军需要通过迂回的路线,引诱敌人,并在敌人行动之后抢先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懂得迂直之计的人。

争夺有利位置既有利也有危险。如果全军出动争夺有利位置,可能会因为行动迟缓而无法及时到达;如果只派出部分军队争夺有利位置,则可能会丢失辎重。因此,如果全军轻装急行,日夜兼程,强行行军百里去争夺有利位置,可能会导致三位将军被俘,强壮的士兵先到,疲惫的士兵后到,最终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达;如果行军五十里去争夺有利位置,可能会损失上将军,只有一半的兵力到达;如果行军三十里去争夺有利位置,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到达。因此,军队没有辎重就会灭亡,没有粮食就会灭亡,没有储备物资也会灭亡。

不了解诸侯的意图,就无法与他们结交;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无法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获得地利。因此,战争以诡诈为基础,以利益为动力,以分散和集中兵力为变化手段。军队行动时要迅速如风,缓慢如林,进攻时要猛烈如火,防守时要稳固如山,难以捉摸如阴云,行动时要如雷霆般震撼。掠夺敌方的资源,扩张领土,权衡利弊后再行动。懂得迂直之计的人才能获胜,这就是争夺有利位置的方法。

《军政》中说:“因为言语无法传达,所以使用金鼓;因为视线无法传达,所以使用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士兵一旦统一行动,勇敢的人就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人也不会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军的方法。因此,夜战多使用金鼓,昼战多使用旌旗,以此来改变士兵的视听。

可以打击敌军的士气,可以动摇敌将的决心。因此,早晨的士气最为旺盛,白天的士气逐渐懈怠,傍晚的士气趋于消退。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的锐气,在敌人懈怠或撤退时发动攻击,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严整的军队对付混乱的敌人,以冷静的态度对付喧哗的敌人,这就是掌握心理的方法。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就是掌握力量的方法。不要拦截整齐的敌军旗帜,不要攻击严整的敌军阵型,这就是掌握变化的方法。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不要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要迎击背靠山丘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攻击精锐的敌军,不要贪图诱敌的饵兵,不要拦截撤退的敌军,包围敌人时要留出缺口,不要逼迫走投无路的敌人。这些就是用兵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