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校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解释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必须慎重考虑。因此,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通过比较计算,来探求战争的实情。这五个方面是: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是指让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这样人民就能与统治者共患难、同生死。“天”指的是天时,包括阴阳、寒暑、季节的变化。“地”指的是地形,包括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等地形条件。“将”指的是将领,必须具备智慧、诚信、仁爱、勇敢、严明等品质。“法”指的是军队的组织编制、指挥系统、后勤保障等制度。这五个方面,将领都必须了解,懂得这些的将领才能取胜,不懂得这些的将领就会失败。
通过比较计算,探求战争的实情,要问:哪一方的君主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更占据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令更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兵更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分明?通过这些问题的比较,就能预知战争的胜负。
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谋,用他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就留用他;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用他作战就一定会失败,就撤换他。计算有利条件并加以采纳,才能形成有利的态势,辅助外部条件的利用。所谓“势”,就是根据有利条件而灵活应变。
战争是诡诈之术。因此,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打,近处行动却装作远处行动,远处行动却装作近处行动;用利益引诱敌人,趁敌人混乱时进攻,敌人实力强大时加强防备,敌人气势强盛时避开锋芒,敌人愤怒时激怒他,敌人谦卑时让他骄傲,敌人安逸时让他疲劳,敌人团结时离间他们。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出其不意地行动。这些都是兵家取胜的诀窍,不能事先传授。
在战争开始之前,通过庙算(即战略谋划)能够取胜的,是因为计算周密;在战争开始之前,通过庙算不能取胜的,是因为计算不周密。计算周密就能取胜,计算不周密就不能取胜,更何况没有计算呢?通过这一点来观察,战争的胜负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解释: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分析五个关键因素来预测战争的胜负。这五个因素包括道义、天时、地利、将领的能力和军队的法制。通过比较双方的这些条件,可以判断出哪一方更有可能获胜。此外,战争需要运用诡诈之术,灵活应变,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最后,强调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计算周密的一方更有可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