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秦将伐魏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赵兵十万,车三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白话文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得知消息后,连夜召见孟尝君,对他说:”秦国准备进攻魏国,你替我想想办法吧。”孟尝君说:”若有诸侯援救,国家就能保全。”魏王说:”我希望你亲自去办这件事。”于是为他准备了一百辆马车。
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向您借兵救魏。”赵王推辞说:”我做不到。”孟尝君说:”我敢来借兵,正是为了效忠大王啊。”赵王问:”这话怎么说?”孟尝君解释道:”赵军并不比魏军强,魏军也不比赵军弱。但赵国年年没有战祸,百姓岁岁平安;而魏国年年战乱,百姓连年伤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挡住了秦军。如今赵国若不救魏,魏国就会与秦结盟,届时赵国就要直接面对强秦,国土将年年受威胁,百姓也将岁岁遭殃。这就是我为大王着想的忠心啊。”赵王被说服,当即调拨十万大军、三百辆战车。
孟尝君又北上见燕王说:”先前贵国公子曾与魏国订过盟约。如今秦国攻魏,希望大王出兵救援。”燕王推脱说:”我国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救魏,实在力不从心。”孟尝君说:”行军千里救人,这正是国家的利益所在。若等魏国国都陷落,那时就算想行军千里去救人,还来得及吗?”见燕王仍在犹豫,孟尝君正色道:”我献上良策而大王不用,那我只好告辞了。只怕天下将要发生剧变。”燕王忙问:”什么剧变?”孟尝君分析道:”秦国若攻不下魏国,就会焚毁魏国楼台宫苑。但若燕国不救魏,魏王就会割让半数国土向秦求和,秦军自会退兵。待秦军撤退后,魏王就能集结韩、魏全军,再联合秦军,率领赵军,以四国兵力攻打燕国。到那时,大王是愿意行军千里去援助别人呢,还是愿意坐在燕国都城里看着敌军兵临城下?毕竟后者路途更近,粮草运输也更方便啊!”燕王恍然大悟:”先生不必多言,我听从你的建议。”立即调派八万大军、二百辆战车随孟尝君出发。
魏王欣喜若狂:”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带来这么多燕赵援军!”秦王闻讯大惊,连忙割地求和。魏国于是送还燕赵军队,并加封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