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踮起脚尖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稳;迈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走不远;自以为是的人往往看不清真相;自我夸耀的人往往得不到认可;自我吹嘘的人往往没有真正的功绩;自高自大的人往往不能长久。这些行为在“道”看来,就像是吃剩的食物和身上的赘肉,连自然界的事物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解释:
这一章主要是在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成功或自我表现,因为这些行为往往是徒劳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老子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企者不立:踮起脚尖想要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稳。这比喻那些急于求成、不脚踏实地的人,往往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
跨者不行:迈大步想要走得更快,反而走不远。这比喻那些急于求快、不顾实际的人,往往难以走得更远。
自见者不明:自以为是的人往往看不清真相。这比喻那些过于自信、不听他人意见的人,往往难以看清事物的本质。
自是者不彰:自我夸耀的人往往得不到认可。这比喻那些过于自我表现、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往往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可。
自伐者无功:自我吹嘘的人往往没有真正的功绩。这比喻那些过于自夸、不务实的人,往往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自矜者不长:自高自大的人往往不能长久。这比喻那些过于自负、不谦虚的人,往往难以长久保持成功。
老子将这些行为比喻为“余食赘形”,即吃剩的食物和身上的赘肉,连自然界的事物都厌恶它们。因此,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他们会遵循“道”的原则,保持谦虚、务实、不自我表现的态度。
这一章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无为而治”和“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成功或自我表现,而是要脚踏实地、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真正取得成功。